曹操攻打徐州时采取的极端血腥的手段——屠城。北京邮电大学的赵玉平教授再讲解这段历史时运用了“踢猫效应”。
赵教授简单讲解了“踢猫效应”:爸爸在单位被老板训斥,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后,妈妈询问晚饭吃什么,爸爸训斥妈妈,妈妈无端被训,气极了。转身看到儿子的字没有写好,大骂儿子,儿子委屈又气恼,低头正好与桌下的小猫对视,“你瞅我干嘛!”儿子飞起就是一脚,小猫惊恐飞奔、横穿马路,司机为了躲避小猫,撞伤了路人。
赵教授说:踢猫效应中受伤的往往都是相对的弱者或者是和自己力量差不多的人。我们常见到作为爸爸妈妈的大人在外面受了屈辱,回家有打骂孩子的,哪有小孩子在学校不开心了,回家打骂爸爸妈妈的。
我这样想的,所谓孩子的“叛逆”就是这样效仿“强者”的爸爸妈妈去“欺负”弱者的过程吧。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坏情绪,坏情绪需要疏导、需要控制、需要被理解被接纳,有时需要发泄一下。
用人单位告诉我们“不要带着家里的坏情绪来上班”,可是家里没有规定“不要把单位的坏情绪带回家里”。家往往成了坏情绪的发泄地,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是重灾区。随便一个借口就可以了,成绩不好、字没写好、衣服弄脏了……大人一顿恣意妄为的数落、口无遮拦的羞辱、盛气凌人的呵斥,大人抖抖肩,一身轻松,可,孩子呢?……大妞用冷淡中带着一丝嘲讽的口气质问我,“你找茬呢,是吧!?”就是对自己多年忍受的一句反抗吧,告诉我,她知道了我心里不舒服又想拿她说事儿呢。孩子终究会懂的,终究会揭你老底儿的。这是不是“叛逆”的根源呢?
孩子深深依恋你,无条件爱你,对你说的话笃信不疑,甚至你甩开她的手,她会扑上来紧紧抱住你的胳膊。一次次,一件件,积年累月的“踢猫事件”之后,她也高过你、壮过你了,她外表强大到可以和你抗衡了,更主要的是她的内心已经被你伤得“像个装满的火药桶”。她也积满了坏情绪,她成了“强大”的人了,她通常就是你的“翻版”。“翻版”的踢猫效应上演了。
每一次全然的察觉都是一次难得的“复盘机会”。控制、疏导好我们的情绪吧,做个快乐的大人,手里牵着个快乐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