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怪诞一个梦,梦里折射的是人生。
一觉醒来,自己从木质的房子里醒来,门窗雕刻古典花纹,房子的漆都掉了,但屋里上下连着的6个床铺说明它现在仍然是个宿舍。
“今天又周日了,红楼梦的作业你做了吗,怎么做的?”旁边一个女生边穿衣服边问上铺收拾书包的女生。什么作业呀?我脑袋一片空白,周围的人也都在讨论作业。有做完的安心,有没写的焦灼。
头蒙蒙之际,一个瘦长笑容灿烂的女生从一楼我们旁边经过,径直从木质楼梯去了二楼。“哎,淑婷-”小学很好的朋友后来没有联系了,她没有听到也好像没有看到。
我也收拾好,随着人群往外走。出门才发现外面阴阴的,快天黑了,刚好能看到人轮廓和大致的脸。身处一个古街,街上人来人往。夹道两旁是两层的木楼,吊梁画栋,漆都斑驳了,有些年头了。
一路上都是“红楼梦的作业怎么写呀?”“借我抄抄”“你写了吗”
随着人群走到一个馆子,一个长得像吴映洁的女生,自豪的说:“我知道我们课本白话文的叙述和红楼梦的叙述不一样的地方很简单嘛”大家都看着她,她一边化妆一边拖长声音:“无非三点:书上有删减且变成了白话,而且教科书改版后的白话文红楼梦说话的强调和原版不一样,白话文是这样说的,哎呀~~~~天下竟然有这样漂亮的妹妹————”说着咿咿呀呀唱起来了。 我没有听第三点,觉得不是好答案就走了。
“小姑娘,你要不要买教科书?”卖零食小铺的佝偻着腰的老板突然招呼道。
“有没有白话文红楼梦?”我进去翻了几页,并没有。
原来作业是白话红楼梦和老版红楼梦的不同,白话文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删减编排?其中有什么艺术道理?
终于搞明白答案的我,很懊悔自己没有带来高中买的那本厚厚的红楼梦,也很想知道新课本到底什么样。
继续往人流流动的方向走。一路上都是讨论红楼梦的,有的拉着好朋友借着抄。
有的奔回去想赶紧现做。也伸长耳朵听到一个女生在念答案,念了很久。
忍不住厚着脸皮瞥过去,看到密密麻麻长长的一本,我心里咯噔一下。这白话版和老版是从头到尾都不一样呀,这个作业量很大,得赶紧补。
急匆匆往前走,看到一个男生在买一个东西,腰上吊着一个红楼梦作业本。
我看他专注,就在后面拿着笔抄,他身子一晃一晃,有些字不是很清楚。情不自禁的用手翻阅,他腰间连着本子的线突然紧了一下,他回头看我。突然哈哈大笑,
并指着我对同伴大笑。他笑得我很没有面子,赶紧灰溜溜走了。
快到巷子头了,快到学校了。怎么办?
突然看到园园了,大学一个同学,她在小摊上挑笔,我兴奋的喊道:园园,你作业做了吗?她开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身子得意的扭来扭去,唱着说:“做了~做了~”快周日晚自习了,我看了看她,叹了一口气赶紧走了。
醒来时5点多了,天还没亮。心里长出一口气——幸亏不是真的在上学。
梦里竟从来没有质疑过作业的问题和意义:白话红楼梦和老版红楼梦的不同,白话文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删减编排?其中有什么艺术道理?
这个问题又什么意义?和我们现实的高考很多问题一样,作者问什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用了什么手法?
培养学生审美吗?现实是很多大学毕业学生工作后也没有把这种手法审美运用到生活里。生活里缺的是思辨,逻辑,培养把每个作者这样说的意义和手法都知道的书生,却缺少了怀疑这个问题真正有没有意义的质疑者。
生活里也是这样,正如梦里大家都为一个家庭作业焦燥,大家也为社会赋予我们的各种作业焦灼:上学考高分=好学生好孩子,毕业好工作=值得朋友来往,适龄要结婚=不是异类,适龄生孩子=没有身体毛病……
学校教会了我门答题,社会也许教我们学会质疑。
质疑中也许痛苦,也好过稀里糊涂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