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阶段:学习统计的第一阶段与其他科目就不太相同了,第一遍如果按照普心看书方式,描述统计的前半部分可能还能看懂,但后面参数估计开始可能就会比较费劲了,粗略一轮看下来大概头脑里大概懂的还是原来的知识,例如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后面的内容还是一团浆糊,甚至直接卡在了某个公式到底是怎么来的上面,进行不下去。这就违背了咱的学习目的了,必须从这种学习误区中走出来,咱是为了考上心理学研究生,不是学数学。
所以这一阶段建议大家先看划重点课程,根据老师告诉大家哪些是要读懂,哪些只需要掌握方法的,明白每一部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边看书边听基础阶段课程,忌闭门造车。需要注意的是,前面五章描述统计和第六章概率分布都没有看懂的情况下就不要继续看后面,前六章是后面的基础,看不懂前面,后面就会更看不懂,越学越糊涂,费力不讨好,一定把前面都弄明白了再看后面推断统计的内容。
基础阶段
复习时候边看书边听课,结合老师的讲解,提高看书效率,知道哪哪儿是必须掌握的,会跟后面结合或者跟测量结合,哪哪儿是略看就行的,学完每一章适当找点习题做做,找找感觉,确定前面都明白了再往后学。
推断统计的内容难一些,听课时候要注意不要花一整天都学完,这样反而效果不好,慢慢来,每天学一部分,学完一部分,跟前一部分对比一下,每种统计方法适用的数据类型有什么区别、计算方法有没有区别、适用条件等等,多对比、多总结,当然老师在上课时候也会带着大家总结,这样才能保证每一部分都学会,而且不会混淆各种方法,碰到大题时候也知道选用哪种方法更合适。
当然基础阶段要求比较低,就是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搞懂就可以了,还不需要会做大题,知道哪类数据对应哪种统计方法,一些需要背诵的公式此阶段不需要背诵,原理一定弄懂!
这样一看,是不是第一阶段还怪简单的?其实统计大部分内容如卡方、线性回归这些(平均数、标准差、方差自不必说)高中数学都学过,完全陌生的知识并不多,去认真学了,就会发现不过如此~时间的话,六月底前完成第一轮即可。
强化阶段:
强化阶段的复习是重中之重了,这一阶段是要看第二到三遍的书,或是结合强化的课程,直接看讲义,描述统计务必再巩固一下,不要觉得简单就不看,各种变形的考察方式都要了解到;对于重难点部分如方差分析等进行巩固强化。可以做到拿出一组实验数据直接给出统计方法,同时,课程中老师强调的需要背诵的公式也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背诵。
确定自己基本没有问题的时候着手做真题,如果还是有短板,尽量不要碰真题,一方面打击自己信心,另一方面又浪费了时间,当然做错了也不要沮丧(复习阶段出再多错都不可怕,考场上咱能做对就行,就怕平时很厉害,一上考场就怂),赶紧去翻课本去听课,把这部分知识点再踏实学一遍咱还是好汉一枚!另外开始做真题时一定要进行详细解析,尽量自己做,尽量不要参照其他人做好的笔记,先自己做,做不出来翻书,实在不会做了再去看答案解析,不要一上来就看答案,这样很容易造成你以为你学会了,实际碰到题目还是不会做的情况。
同时讲义上都有高频考点标注,摸清统计考查重点到底在哪个位置,多进行相关练习,到时候考场上就会发挥自如,就像摸清了出题人的套路一样。完成此阶段的目标在9月左右为好。
冲刺阶段:
最后冲刺阶段已经不能再有短板遗漏,如方差分析不好一定要多进行练习,理解方差分析的根本,统计的知识点没有学好其根本都是概念定义没有搞清楚。不要逃避自己不会的地方,很多同学存在侥幸心理,在这个阶段破罐子破摔不懂的就不学了,不会的肯定不考,如线性回归没有弄懂看到历年考查的频率不高就放弃,这是非常忌讳的一点。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根据个人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