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谈谈一本神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针对的人群是在某个领域或行业想成为高手或取得较高成就的人。本书从原理到方法,并列举事例告诉你只要通过正确的训练与练习,确实可以帮助你成为某些行业的翘楚,也可以利用这种思考方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下面我从什么是刻意练习,高手与普通人有哪些不同点;为什么刻意练习可以成为高手;以及我们应当怎么利用刻意练习三个方面来谈谈此书。
What-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不是一般意义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刻意练习就是带着明确的特定目标;专注于这个目标;要有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要走出舒适区。可能你会纳闷什么是舒适区啊,下面来谈谈这个概念。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刻意练习意味着练习必须发生在“学习区”,一旦你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该在上面继续花时间,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高手与普通人有哪些不同点
书中明确给出因为高手与普通人的心理表征不一样,所谓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作为一个资深伪球迷,喜欢看足球。有次与真球迷朋友一起看球赛,在一个漂亮的过人动作之后,这个真球迷朋友就感概良多,我接着继续看球赛,他依然沉浸在那种感叹里,不住地说“太妙了,太妙了”。我就很奇怪,我只是觉得过人过的好,但是妙在哪儿啊,我怎么没看出来呢?
以前大学时期一个同学象棋下的特别好,给他下棋只要走到固定的棋局后,你怎么走他都很快将死你。后来关系熟了,逼着他给讲解了一盘,下输之后往会倒腾,然后他说哪一步走错了,棋盘上的子摆成那样以后,你走哪个都有相应的拆解之道。他算不上高手,只是学会了几种固定的棋局破解而已,再说点比较玄的东西,据说下围棋,高手看到的是“势”。这些就是高手的心理表征。
Why-为什么刻意练习可以成为高手
2014年日本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两到六岁之间的孩子,在刻意练习他们一年以后,这24个孩子全部具有了完美音高的能力。也就是说经过刻意练习之后,也可以获得和天才一样的表现。
在伦敦,由于道路条件极其复杂,GPS系统都会陷入混乱,所以要在伦敦做一名出租车司机,必须通过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测试考核。而为了通过出租车测试,司机必须进行大量的高强度训练。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经过刻意练习之后通过考核的司机,他们大脑中负责导航功能的海马体部位,比之前增大了不少。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盲人中,人在失明之后通过用手指触摸盲文,他们大脑相关部分也更发达了。
作者得出,天才并非天赋决定,所谓的潜能全部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就像跑步健身能够锻炼肌肉一样,只要你使用的方法正确。
How-如何利用刻意练习
在谈如何利用刻意练习之前,你应该清楚哪些领域适合刻意练习,或者说刻意练习能够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只有结果可控的领域,有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其他领域则无法进行刻意练习或者刻意练习作用不大,比如投资,广告创意,书中举例的葡萄酒鉴赏。
你也不能走进这样的三个误区,第一,认为某人的能力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以“我不能”“我不是”之类的表述来否定;第二,认为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做某事,一定能做好;第三,要想提高只要足够努力、足够刻苦就能达成。
一般情况下,刻意练习需要你首先找一位好导师,专注和投入地练习,包括及时的反馈,及时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最简单的以写作为例首先是创建心理表征:
1.搞懂写作的目的;
2.]希望读者学到什么;
3.什么概念和观点是重要的,需要介绍?
4.读完此书后,读者会有哪些改变!
总之,写作之前就应该知道写作的目标,以及能够实现些什么。开始以后还需要:
1.需要阐述的一般主题;
2.怎么解释概念;
3.使用什么方法,有哪些局限性?
4.哪些方法来达成我们的目标,哪种选择最优!
总之,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肯定绕不开刻意练习这一关,记住刻意练习一点都不好玩,你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如果你在打打闹闹中享受练习的过程,那就不是刻意练习。特别专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