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向对象简介
- Pythong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 所谓的面向对象的语言,简单理解就是语言中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对象来进行操作的。
- 面向过程:
· 面向过程指将我们的程序分解为一个一个的步骤,通过对每个步骤的抽象来完成程序。
· 这种编程方式往往只适用于一个功能,如果要实现别的功能,往往复用性比较低。
· 这种编程方式符号人类的思维,编写起来比较容易:
举例:(小明给小红买西瓜吃)
1.小明穿衣服出门
2.小明骑上电动车
3.小明到超市门口放好电动车
4.小明买西瓜
5.小明结账
6.小明骑电动车回家
7.到家小红吃西瓜 -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关注的是对象,而不注重过程,对于面向对象一切皆对象。
- 以上方式可以用(小明给小红买西瓜来解决)
-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将所有功能统一保存到对应的对象中,要使用某个功能,直接找到对应的对象即可
- 这种编码的方式比较容易阅读,并且易于维护,容易复用,但是编写的过程中不太符合常规的思维,编写相对麻烦。
2.类
- 我们目前学习的都是python的内置对象,但内置对象并不能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开发中经常需要自定义一些对象。
- 类简单的理解它就是相当于一个图纸,在程序汇总我们需要根据类来创建对象。
- 类就是对象的图纸
- 我们也称对象是类的实例(instance)
- 如果多个对象是通过一个类创建的,我们称这些对象是一类对象
#语法
class 类名([父类]):
pass
- 类也是一个对象,类就是用来创建对象的对象
- 可以向对象中添加变量,对象中的变量称之为属性,语法:
对象.属性名=属性值
3.类的定义
- 类和对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抽象
- 事物包含两部分:
· 1.数据(属性)
· 2.行为(方法) - 调用方法: 对象.方法名()
- 方便调用和函数调用的区别:如果是函数调用,调用时有几个形参,就会传递几个实参。如果是方法调用,默认传递⼀个参数,所以方法中至少得有⼀ 个形参
- 在类代码块中,我们可以定义变量和函数
· 变量会成为该类实例的公共属性,所有的该实例都可以通过:
对象.属性名 的形式访问
· 函数会成为该类实例的公共方法,所有该类实例都可以通过 :
对象.方法名 的形式访问
4.参数self
4.1属性和方法
- 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都是公共的,任何该类实例都可以访问
- 属性和方法的查找流程:
· 当我们调用⼀个对象的属性时,解析器会现在当前的对象中寻找是否还有该属性,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当前的对象的属性值。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类对象中去寻找,如果有则返回类对象的属性值。如果没有就报错 - 类对象和实例对象中都可以保存属性(方法):
· 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所以的实例共享的,则应该将其保存到类对象中
· 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摸个实例独有的。则应该保存到实例对象中
· ⼀般情况下,属性保存到实例对象中而方法需要保存到类对象中
4.2 self
- self在定义时需要定义,但是在调用时会自动传入
- self的名字并不是规定死的,但是最好还是按照约定是用self
- self总是指调用时的类的实例
5.特殊方法
- 在类中可以定义一些特殊方法也称为魔术方法
- 特殊方法都是如:_ XXX _() 这种形式
- 特殊方法不需要我们调用,特殊方法会在特定的时候自动调用
6.封装
- 出现封装的原因: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 1.属性不能所以修改
· 2. 属性不能改为任意的值 - 封装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之一
- 封装是指隐藏对象中一些不希望被外部所访问到的属性或方法
- 我们可以提供一个getter()和setter()方法是外部可以访问到属性
· getter()获取对象中的指定属性
· setert()用来设置对象的指定属性 - 使用封装,确实增加了类的定义复杂程度,但它也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 1.隐藏属性名,使调用者无法随意修改对象中的属性
· 2.增加了getter()和setter()方法,很容易控制属性是否是只读的
· 3.使用setter( )设置属性,可以增加数据的验证,确保数据是正确的
· 4.使用getter()方法获取属性,使用setter()方法设置属性可以在读取属性和修改属性的同时做一些其他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