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以我的理解,应该是不离不弃的那种感觉,不用说,离不了,就像我们离不开水一样。
喝水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水的味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寡淡的,所以现在一般与茶饮相伴,但每天清晨的一杯温开水,却在妻子的坚持下得以成为习惯,去得办公室,第一件事也是倒残茶,打水,洗茶具,洗茶,泡茶,茶自然是作为口粮茶的乌龙茶或者普洱,其实不太懂茶,所以什么时候喝什么茶我不太清楚,但每天清晨的一口清茶,足以清爽一天,因纷烦而起的心火也被浇灭了。
其实,还是关于喝水的事情。
儿子小时候,妻子会辛苦地隔一段时间喂奶,喂水,再大些的时候,用奶瓶喝水也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刚开始,小家伙紧紧地衔住奶嘴,也用出吃奶的力气用力嘬取,但一发现是水后,就没有那么卖力了。慢慢长大后,夜晚渴了的时候,儿子喊一句水,凉白开立刻奉上,我想这也是我们小时候的情形。
小时候家里面都有珍贵的红糖和白糖,装在玻璃瓶子里面,但无论父母藏得多么隐秘,孩子们总是能够找得到,找到后,从中间一勺一勺的把糖掏出,然后放在碗里,沏一碗甜齁齁的糖水,以至于成为那个时候最为甜美的回忆。但过不了多久,父母会发现糖瓶里面的秘密,到那时自然就是数落抑或是暴(卒瓦)一顿。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冬天时候,大家喝水少,也不用带水,但到了春末,夏天和初秋时候,就需要带水了,那时有军用水壶的同学几乎没有,大都还是拿空酒瓶子装白开水,其实也装不了多少,那时总能够找到塑料或是橡胶瓶盖,最为常见自然是装生理盐水的大瓶子,然后取一截带绝缘外皮的线缆,抽出里面的铜线,自己就做出来一根饮料管,泡在水里面一段时间就用上了。自然,瓶子里面会经常性的放上几粒糖精,不过后来盛传糖精摄入过多脑子反应会变慢,所以就只有凉白开了。
村子里面有一口井,每到夏天气候炎热的时候,我们会拿着仅有的一支铁皮水桶,走进村里面,虽然有辘轳,我们还是较为吃力地打上一桶痛的清水,抬回教室,大家喝得差不多了,就洒在地上以降温。记得那时村里面有一个青皮后生,总是冲我们大喊大叫,嚷嚷着我们为什么喝他们村井里的水,用他们的辘轳,因为在这个小学校上课的是三个村子的孩子们。老师们会有一个燎(三声)壶,用以烧水,不过也是很少烧水,因为少煤,也没有柴,即便到冬天教室里生起炉子来的时候,除了感冒流行时候熬醋,也没有在路子上面烧开水的习惯。记得一次,班主任老师也着实渴坏了,在我们打水回来之后,不像我们那样把头埋进水桶里喝水,却从某处找来一只大碗,洗净之后,端着碗,优雅的喝水,不像在喝井水,却像在细细地品味人生,那时不知何为优雅,现在看来,就是无论怎样,人都可以优雅地活着。
在初中的时候,还有一个关于水的故事,就是为了迎接检查,班主任老师领着我们拿着铁锹,走向下黄山村下面老飞机场边上的田地里面,负责把田埂上的野草烧掉,然后简单再用铁锹处理一下,那时在春深但花未开的时候,老师一声令下,四处狼烟起,大家热火朝天,加之火烧火燎,不一会儿大家都口干舌燥了,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没有瓶装水,也没有用以带水的工具,那时喝水都是一人一个搪瓷缸子,去学校的锅炉直接去接水。正咳的难受时候,远远地看到本村远嫁到此的一个姑姑,几句寒暄之后,班主任一句终于有水喝了,谁知我却来了一句,我不渴,你先忙着。现在想来,我要是班主任也只能呵呵了,也足可见当时的腼腆。
高中时候,大家开始拿暖水瓶打水了,最早时是清晨自习之前,打完水放在教室,其实那已经是在跑操之后了,因为自己打水,所以经常有自残的情形发生,时有烫伤的同学,印象中我们班就有两个烫伤的同学,也就是在那时候从校医嘴里得知,只要不是超级严重的烫伤,最为有效的处置方式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再试时也果然好使。而我,是在一个冬日的早晨,手冷的厉害,还没有拧开水龙头,就把暖水瓶扔地上报废了,想想那是我除了饭盆和被褥之外的全部家当,对了,还有自行车,也不禁黯然。那时打水要交水票,水票自然是花钱的,打水交票,烧锅炉的却是几位老师的家属,打水时他们几个轮流收水票,估计得早起比较辛苦,都是一律板着脸,象当时大多数的老师一样。但在我的记忆里面,高中时还是没有用于喝水的杯子,现在想想,在学习间隙没有水喝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高中时在运动完了,一如初中一样,基本上是靠自来水水管子解决,尤其是在夏天,而这个好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却也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原因闹过肚子,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应该拥有着一样的记忆。
大学的日子,在紧张之后的极度松弛,一个一个已经懒散地不行,于是同一个大白锌铁扁水壶提水,一大壶可以灌几个暖水瓶,再有就是热的快烧水,直接放进暖瓶里,却因为热的快的质量不过关,挨了几回电,也不罢手,因为大半夜想喝水的时候还得靠它。其实,那时大街上已经充斥着各色花花绿绿的饮料,自然也有瓶装水,但还未普及开来,除了开水,就是自来水。而那时,方便面却是大行其道,一个宿舍里的哥们,你吃面,我喝汤,不过加了汤料的开水总是能沟起每一个人的馋虫,冬日,半夜,因过度兴奋而饥肠辘辘之时,浓郁的方便面的香气飘来,无论怎么裹紧被子,把脑袋埋进被窝也是无济于事的,窗外北风肆虐,宿舍内一小碗面汤,一缕温暖,一缕乡情,华丰三鲜伊面。
其实,暖水瓶在提供开水的同时,也在陆陆续续地发挥着其它的作用,比如煮粥,煮鸡蛋,煮粥自然是把米搁进暖瓶,一晚上之后,早上出来的自然是香喷喷的米饭,至于鸡蛋,却是一次只能是一个,有些供不应求。
也是在自己真正毕业时才拥有了专属的杯子,无论工厂还是单位,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杯具,可以戏谑为人生悲剧的开始,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人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办公室或者工位喝水的杯子,一般不再是便携的杯子,这意味着一个稳定的开始,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入职已经十七年了,如今却在办公室聚集了不下十个各色的杯子,还不包括已经(卒瓦)cei掉的三个玻璃杯子,自然不包括喝功夫茶的那六个小杯子,也不包括那个飘逸杯,送了隋老师一个,据说家里还有两个没有用的,人生果然杯具太多啊。
其实再回到喝水这件事上来,喝水无论是白水,还是掺加了各种辅料的自制茶饮,在很多时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健康,但首先是健康,可以武断地说,最近接触的几个腰椎间盘突出或是不太好的同事,都不太爱喝水,以我们的工作特点,不喝水,意味着一上午或者更长时间的案牍劳累,其后果也可想而知。原来喝茶,只喝为数不多的几种绿茶,现在开始喝红茶,普洱,乌龙,而这些又会分为好多种的味道,我不懂茶,却也能够品出其间不同的意味,因为茶,喝水成其为高雅。
水淡然无味,却因地域不同而赋予了个性,是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虽为共饮,且为共饮。
水性本柔,但却能穿石,亦能掀起惊涛骇浪颠覆一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水是透明的,仿佛一眼洞穿,但却难以复悟清清白白的本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是无辜的,各方水色不同,却是皆因水的包容,却需谨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清水一杯,清清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