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风潮席卷社会各行各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的我来说,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成了我必须面对的问题。
收到职前培训通知时,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我不觉得它会对我即将开始的工作产生什么影响。然而,正是这个培训让我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改变什么,应该坚守什么,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淘汰。
现在的学生不是十年前的学生,他们灵活叛逆、个性鲜明、多才多艺,能力和知识在某个层面甚至超过老师,他们甚至可能对老师不屑一顾,对中规中矩的课堂教学嘲笑鄙夷。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必须做出改变。
一、相处变思路:感染教育。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老师一丝不苟,学生会学着一丝不苟;老师积极进取,学生会不自觉跟着进取。一个优秀的老师,能通过课堂教学,将自己高贵的品行传授给学生,这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现在社会,如果老师还是以一副自上而下的权威姿态出现,那必然会遭到学生的反感,甚至会出现与老师教育初衷相悖的效果。在我看来,交流、对话、感染应该成为教师育人的基本方式,民主、平等、和谐、宽容应该成为师生关系的新常态,感染教育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新模式。教师不是一味地压制学生,而是应该以自己的学识、能力、言谈举止、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衷地佩服你、认可你,从而建立自己的崇高威信,靠一个整体的人的形象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管理变模式:实践教育。一个老师如果要将班级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进行管理,那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会出现疲于奔命、流于形式的弊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能放手则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班级可以建立层级管理模式:在学习上,老师管理各科科代表,各科科代表管理各学习小组组长,学习小组组长管理本组成员;在班级事物上,老师管理班长,班长管理其他班干部,其他班干部管理班级其他成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班级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得到责任心、自信心的极大锻炼,又能将老师从琐碎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将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
三、教学变方法:激发教育。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做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过去课堂中平铺直叙多,创设情景少;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的情况就应该有所改变。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堂就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趣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抛出问题,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回答、自主总结,给学生一定的自信心;每一节课都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己有所收获,有参与感与成就感。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文化氛围,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师是一个延续几千年的职业,在不断地发展与传承中,它有自己的核心素养和文化内涵,我想这就应该是我们要坚守的东西。
一、爱讲台,有教育理想。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作为老师,热爱教育事业非常关键。既然选择了做老师,那么就将教育当做你的事业,当做你毕生的理想追求,而不仅仅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这是做好老师的关键,也是你能够快乐工作的关键。孔子教学是为了培养有治国理政之才的君子,韩愈认为教师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有了这样的理想和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二、爱学生,有奉献精神。罗素说:“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教师的职能是教育人、培养人,教书育人德为本,德的核心是“爱”字。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也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爱学生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愿意为了学生的事情去花心思、花精力;爱学生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从对学生的“爱”出发,最后回归到“爱”;爱学生就是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把握好人生方向,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管是他们犯错误时对他们的批评,还是他们表现好时对他们的赞扬和鼓励,都本着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初心。老师对学生是不是真心付出,是不是爱,学生是会感知到的。
三、爱学习,有上进意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太阳,每一届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固守原地就是倒退,不积极进取就是倒退,所以我们必须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积极上进的意识。当MOOC课程从大洋彼岸像旋风一样席卷中国的时候,当互联网已经风靡中学生的时候,当阅读写作已经可以打破时间的时候,如果我们教师还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这显然是要被淘汰的。庄子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拥有比学生更为广博通用的知识,更为宽阔前卫的视野。更要求老师要终生都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对于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我来说,任重而道远,但我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以足够的耐心坚持,以不断地学习充实,且行且珍惜,且行且热爱。
���O�R�#`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