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不了文化的厚重感,以及文化的沉淀,但是我从不否认它。
现在有很多公众号在推一些经典读物,或者是一些经典读物的观后感,我经常干的事就是在闲暇之时匆匆一瞥,吸取了别人的观点,不,应该不是吸取,因为更多的时候我是全盘认同,就算是哪一天去看了这本书,我也会带着我原有对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去读这本书,很难有自己的思考,不过这也还算是好的了,至少我有去读过一遍。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我只是听说了某些人对某洗东西的看法,然后我就剽窃了这些看法与别人大阔奇谈,有的时候会投来惊羡的目光,哇,想不到你这个人懂得这么多,看不出来还这么有思想深度的啊,这个时候内心会有充斥着这种虚荣感,其实我自己的内里还是一团糟糕,但是就是在别人一次次的夸赞下,我也渐渐的迷失了自己,好像那样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忘了自己当时像个小偷一样去偷了别人的思想。人的一生精力有限,更多的人金钱也有限,越长大责任越多,被限制的就更多,我们很难能够去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去一个地方,多接触不一样的人,我们的眼界的确会不一样,做不到实践,我们可以选择静下心来好好的去读几本好书,书读多了,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三观。并且我认为读书的成本相对而言的是最小的,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下午,进入一个只有你和我的世界,想想都觉得美哉。然而这只是美好的希冀,现在的我,别说是去思考我读的书,就是让我安静的在那边坐上两个小时全身心的投入去干一件事都很困难,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一不小心有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调皮的跑进我的脑海中(比如我等下吃什么呀,或者就是单纯的在那边放空),这样的自己很多的时候会让自己很焦躁,但仅仅也就是焦躁而已,从未深层次的想过要怎么解决,一般一到那个点,脑海中就会跳出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就这样的放弃了自己。随后在公众号里面找几篇心灵鸡汤看一看,说来也奇怪公众号里面不知道哪来那么多的鸡汤,不过存在即合理,也许它正是迎合了大众的取向。那些大儒对待读书这件事情是非常庄重的:焚香沐浴 品茗闲吟 平心静气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我做不到这样,只求可以全神贯注。大家的思想碰撞在一起,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文化,我们可以有志同道和的朋友,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去思考。
快餐文化值不值得拥有,我不知道,也许适合你,但是我知道这肯定不适合阅读这一块儿。在这个平和的世界里我希望我有属于我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