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征程在星辰大海”,相信每个科幻fans对这句话都不陌生,每次听到都会热血澎湃,豪情千丈……但很遗憾,迄今为止它依然是科幻。
曾几何时(我说的是20世纪中叶,你懂得)我们似乎离这个梦想如此之近。但彼时人类的太空竞赛目的并不是单纯的科学探索。同时随着人们对宇宙理解的深入,对自身技术瓶颈和远航可能遇到的巨量困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冷战结束后,大多数人头脑清醒地回归到地球的日常生活上来。但“去远方”的心一直躁动着,驱使着很多渴望自由的灵魂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理论或实践上的探索。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特斯拉电动车和“space-x”的当家人——艾隆.马斯克。
从“二马对话”谈起
在2019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两位同被网友称作“来自外星”的创业英雄,人类创新领域的顶级风云人物——马云和马斯克,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双马对话”,对科技、社会、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等话题充分交流,各抒己见。
听过对话全文,或者重要节选的人或许都有这种感觉:这二位的思想从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一个爱谈技术,一个重视人文;一个志在登录火星,一个愿意改善地球环境;一个对人工智能给予厚望但有所隐忧,担心AI会取代人类,另一个认为“AI”是人类的造物,可以帮助人类但永远无法代替人类生活……二者论题鲜明,且都有自己充分的论述、论证过程,让旁人看来精彩且“尴尬”。
其实个人认为这很正常,二人出生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人生经历也大相径庭,所以对事情的看法肯定差异极大。可以这么概括一下:他俩给人的感觉一个注重“现实”,一个执着“梦想”;一个稳重坚实,脚踏实地,一个激情澎湃,心向天空;一个关注现世及近未来,另一个将眼光无限向前延伸……很难说二者孰对孰错,谁的计划更现实,更有执行性,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更大。在这里洒家只想就这个话题陈述下自己不成熟的观点,同时引起这个个人认为颇有探讨空间的话题,听听各位睿智的朋友们的意见。
准备远航,还是把家园变得更美,更宜居
地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万物共生的家园。我们每天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微风习习,欣赏着山川江海,听闻着鸟语花香。沉浸在自然的恩惠中,对谁来说都是最美的感受。所以很多人压根就没有想过要离开地球,离开熟悉的一切。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Michel Mayor也认为逃离地球的想法过于“疯狂”,人类生活的家园永远在这颗美丽的行星上,不会,也不可能尽数通过星际旅行迁居到其他行星上,与其痴人说梦,不如采取实际行动保护好地球。
这个想法和马云相近,或许让人们觉得“更靠谱一些”。但赞同星际航行的人有着自己的根据和想法。
人类是这颗行星食物链的顶端,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人类有很强的能力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变自然物为能源和燃料,创造更利于自己的生存环境。也因此受益匪浅,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总人口数量也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
这对自然界以及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种群造成了极大的生存压力。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无节制扩张,造成地球上大规模的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空气、水源污染,极端天候甚至地质灾难。人类自身也是这些负面效应的受害者,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密度的增大,资源消耗量的增大,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人群中潜在冲突的趋近爆发……都把人类和人类文明推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必须做出决策的十字路口。
地球上的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把这颗行星比喻成一搜航船的话,现在这艘船已经临近严重超载,如不采取措施,一旦到了倾覆边缘,一切就为时已晚了。这也许就是“远航派”考虑的终极问题。实际上,以史提芬.霍金为代表的一群顶级学者也是赞同人类星际移民计划的。
技术层面,哪个难度更大
从“可行性”角度来看,很多人认为星际航行需要的资源支持、技术难度都无法想象,所以在可见的一段时期内不具有可执行性。但其实,修补、保护和改善行星表面的活动:植树造林、防风沙、清洁水体、收集/分类/处理垃圾,治理河道和海滩等在所需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上一点也不弱于深空探索,甚至更难。这点马云在和马斯克的对话中也提到过。
除了技术及经济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也不能忽视。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如何调解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等等。当然最难的,洒家认为是我们不可能在完全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情况下集中力量改善环境,保护自然。这个很好理解,如果我们家里装修,那么家人可能要到亲戚家或短租其他的房屋落脚。但是对于地球这个家园,我们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没有能力离开它的表面,让它专心地恢复自己的生态。
这里我们就看到航天技术和相关的空间宜居环境建造技术的重要性了。在轨道上建立宜居的太空城,技术难度和做人们能够远航的飞船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干还是不干呢?
利用太空资源反哺地球,并非简单的折中
原来洒家写过一篇关于“太空采矿”的小文,列举了一些技术性的困难,证明了它不会很快成为下一个能让人们大赚特赚的“风口”。但从长远看,个人认为这是一条正确且前景光明的路,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地球上资源丰富,但毕竟有限。但随着人类宇航事业的发展,观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发现太空中有很多小天体,包括彗星和小行星生长得十分“土豪”,富含人类文明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关键、稀有的矿产资源。还有些天体(比如月亮)蕴含着丰富的,可开采的清洁能源(比如氦3)。这都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目前已经吸引了无数有前瞻眼光的科学界和企业界人士。
在技术难度方面,采集深空资源不用过多地考虑“人”在深空的生存因素。以今天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控制、高端传感器+人工智能、飞行器自适应、超远程精确(量子)通讯等技术储备推测,未来完全可以开展无人化的太空采集作业,技术难度和成本都能够得到控制。在相关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我们可以把地表的重工业、制造业,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全部移上轨道,在地面发展教育、文化、环保和物种保护,让地球真正有“喘息之机”。我想这将是大家乐于看到的。所以说,反哺地球不止是一个折衷的,临时性的方案,而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远航之志,深藏心底,永不凋零
作为看着《星球大战》、《星舰迷航》、《太空漫游2001》等作品长大的一代,对于星空的向往是心底的执念。虽然明知路途坎坷,前途遥遥无期,但从未想过放弃遐想,相信这是全人类的梦,总有一天会实现。
说这些话并非毫无根据,地球被誉为人类的摇篮。但人要成长,不可能不踏出摇篮。就像我们小的时候,最大的活动范围无非是家中的几个房间,熟悉的几条街巷。随着成年、求学、工作,我们都要走出家门,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追求更高的生活和事业目标,完成属于自己的人生历练。最终我们或许会回归家庭,但中间的过程是无法省略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个体如此,群体亦如此。这是人——作为智慧生命,自身成长并彻悟真理必经的道路。
所以,深藏远航之心的小伙伴们,务必珍视自己的梦想,虽然我们现在还躺在摇篮里,但是我们可以让心灵先行上路,勾勒必将到来的灿烂和辉煌!
【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