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夏季台风》极具意识流风格,这一作品也是余华小说创作风格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余华的前期小说充斥着冷漠、暴力和一股极端化的混乱,而通常以《活着》为标志,余华的小说变得有了些许温情。如果说余华前期的作品是撕裂与破坏,那么后期则是一种精神重建。
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部小说都写了些什么。
《夏季台风》发生在1976年夏,而“文革”是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所以故事是发生在文革阴影下的。全文共六章,每一章都有不同的他、她和他们。
第一章:
白树发现检测站有情况,请求物理老师前去查看而被漠视
地震发生前,人们搭起简易棚应对
白树父亲死后的葬礼上,白母面无表情,仰头而视
第二章:
物理老师与其妻子讨论地震是否是谣言
白树继续汇报监测站情况,依旧被漠视
白树坚定自己的观点,地震不会发生
李英寻找儿子星星,林刚、王洪生、吴全夫妻走出简易棚透气
钟其民在屋里吹箫,星星喜欢他的箫声
第三章:
白树向革委会主任汇报监测站情况并说明地震不会发生
白树得到肯定后邀请王岭同去监测站
钟其民用纸片给星星做纸眼镜
星星在突然发生的地震中失踪
第四章:
星星失踪没有下落
突然出现的何勇民死了
吴全死了
钟其民的箫还在吹
第五章:
白树通知地震不会发生但是却突然地震了,于是顾林和陈刚胖揍白树,白树将此事报于革委会主任
白树依旧相信自己在监测站看到的情况
物理老师压抑地撕布条
第六章:
旁白写到星星不会回来了
吴全妻子遇蛇无人理睬
林刚简易棚倒塌王洪生糟糕的回应
大伟找回了“星星”并说台风将至
钟其民吹起箫声,星星没来,于是钟其民也说那孩子不是星星
白树与物理老师妻二人的混乱关系的描述
简析
1976年的夏,在白树居住的这个地方,将要面对台风、地震和霉雨这些灾害,而这个地方的人们互相不信任,冷漠相处,面对灾害即将到来,人们焦躁,压抑而慌乱的面对。在“文革”阴影下,也是这样的情况,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信任被瓦解了,而这些先锋小说家,思考的便是怎么去重新建造精神家园,所以在《夏季台风》中,便有了三个人的逃离。
少年白树的监测站以及他最后不被信任时,精神上得不到慰藉,与物理老师的妻子发生关系,企图在身体上得到回应。
钟其民始终没有和所有人一样搭简易棚,而是的在屋子里吹自己的萧,并且有小孩星星的倾听,他也希望,吴全妻子腹中即将出生的孩子和星星一样,可以倾听他的箫声。他始终吹箫。
星星最后在突然发生的地震中戴着钟其民制作的纸片眼镜失踪了,离开了他的母亲与这个冷漠之地。文中反复写,戴了纸片眼镜的星星看得见,他真的看得见吗?联系那个时代,那个充满阴霾的时代,他们真的看得见吗?而大伟说他找回了失踪的星星,但事实上这个被找回来的孩子并不是星星,因为这个孩子不会听钟其民的箫声,也一直叫喊着离开。那么他是谁?可以这样理解,他是被大伟抢回来的,大伟抢了别人的孩子充数儿,这是对生命的漠视。
再来看,吴全为什么死了。所有人在简易棚面对的是汗流不止、压抑、等待灾难的焦急不安、烦躁、郁闷。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吴全不可忍受,所以他在自我意识模糊的情况下,以死亡结束了这种精神上的折磨。
在这里的人们是冷漠的。物理老师面对白树的诉说不做回应。白树母亲面对白父离世的漠然。吴全妻子遇蛇,当她需要安慰与保护时,所有人装听不见。林刚的简易棚倒塌了,他请求王洪生帮忙重新搭建,王洪生说来他们的简易棚里面,而事实上,小棚容不下那么多人,所以二人站在原地,最后还是林刚自己去重新搭建。
这里的生命也是不被重视的,也许是因为,在那个阴沉沉的天空下,人们的生命如草一般,生死仿佛是发生了也没什么需要多言的。
《夏季台风》中有很多现实与幻觉的变换,比如关于阿尔卑斯山的描述。这部作品将人之间的精神分裂、孤独和悲剧进行展示,诉说的,是“文革”阴霾里人们的精神负担。但是《夏季台风》中白树、钟其民和星星这三个角色的逃离,引起的便是接下来怎么办的思考,浅浅藏着些许的温情,也表现了时代背景下文学家该如何重建精神家园的要求,比如在文中写到了“太阳出来了,光芒万丈”和“风停了,雨停了”。
风和雨会停,太阳会光芒万丈的出现,所以,你心里的大雨或狂风,也停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