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16岁,他看《疯狂动物城》的影评如下,让我们这些成年人自叹弗如!
就影片本身而言,这是一部良心动画片,剧情有趣、制作精良。不但动物的毛发都展现得栩栩如生,还将被无数动画玩烂了的“低幼梗”——动物拟人化——玩出了新花样。动物城中,每一个动物的设定都别具匠心,风格各异,无可替代,并且毫不低幼。也就是稍稍比某熊和某羊等优秀国漫超前几十个次元而已啦。
总的来说,这是这些年我见到的最好的动画片。故事和设定都很丰满,超过了迪斯尼其他的自家兄弟,比如《超级陆战队》、《无敌破坏王》;而在制作上又比《冰雪奇缘》的壮丽冰宫上升了一个档次,甚至可以和去年的《头脑特工队》媲美。但是,我现在想与大家分享的,不是对影片制作的看法,而是我从中感受到的深刻的、甚至有些“细思极恐”的内涵。
影片想传达给我们最明显的就是,千万不要以貌取人。电影中朱迪兔立志成为女警,却频频被人嘲笑,是因为她身材娇小,而且不凶猛,看上去不是块儿当警察的料;而帅到没朋友的尼克狐也曾经想当一名童子军,却惨遭凌虐,被扫地出门,因为他是一只狐狸,没有人会相信“一只没有戴防咬罩的狐狸”……所以,按照这种逻辑,你若是一只娇小的兔子,你就必须在乡下种一辈子胡萝卜;因为你是一只狐狸,你就必须阴险狡诈,每天坑蒙拐骗之外什么都不做,活该被人怀疑;因为你叫“Mr.Big” 你就应该是一只又高又壮的北极熊,才配得上黑帮教父的名头;因为你是一只绵羊,你就必须每天抱着一大堆文件,奔走在市政大楼里,做一个软萌无力的受气包儿副市长;因为你是一只树懒,所以你必须慢慢吞吞地度过一天又一天……这种以貌取人的定式思维,不仅仅在电影中的动物们身上有所体现,生活中,在作为观影者的我们的身上,也是根深蒂固。但实际上呢?迪斯尼通过电影狠狠地打了所有人的脸——
兔子真的当上了警察,还破了大案,狐狸也展现出他忠厚的一面,并与兔子长相思厮守,实力虐狗——呵呵,组成搭档一起破案;而神秘的“Mr.Big”真身,只是一只小老鼠,没错,朱迪兔都能踩死的那种;而最无公害的绵羊副市长,最后也被证实是一切阴谋的始作俑者。在这部片子里,树懒能飙车,大象练瑜伽,豹子是爱吃甜甜圈的胖忠粉……所以说,制片人用了整整一部电影,来粉碎观众们多年以来先入为主、以貌取人的观念,在动物城这样美好的乌托邦中,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和汗水,你可以突破世俗的眼光,成为任何人!
好酸爽的鸡汤,我收下啦!
但是,影片想表达的真是这些吗?以上鸡汤内容,不过是本片最表层的寓意,而真让我拍案叫绝,“细思极恐”的,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影片真正的主题是,对阶层歧视问题的探讨和对乌托邦存在的否定。
影片中有多少种动物,我数不过来,但是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素食类动物和掠食类动物。这其中的隐喻自不必说,他们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层,这其中对阶层歧视的论点暗示得非常明显。影片一开始就揭示了这两类动物血腥的过去,素食动物被掠食动物捕杀、伤害,随着现代文明的浸润,掠食动物的凶残本性已经被洗涤净尽,与素食动物和平共处。“Anyone can be anything”,这似乎是对消除了阶层歧视的社会的一种赞美,但是,在自由民主的动物城,在这个乌托邦般美好的世界中,歧视真的就不存在了吗?
朱迪想成为警察,却因为自己是一个兔子而被人所不齿,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成为警官学校毕业的第一名兔警官,却只能被派去贴罚单。这种“因为是小兔子娇小、赢弱,不适合当警察”的偏见,就是一种歧视;尼克热诚的想成为童子军,却因为自己是一只狐狸,而被人猜忌、怀疑,甚至伤害,这种“狐狸没一个好货”的偏见也是歧视;甚至在爆出掠食性动物集体发狂事件后,在素食动物的恐慌中,已经进化得温和善良的掠食者都受到了歧视!这些歧视,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比比皆是。
当然,作为一部正能量的影片,这种歧视最后肯定都会被消除:朱迪得到了肯定,而尼克也被所有人信任。动画片的世界是美好的,而现实世界却不一定。有多少人在这种貌似微不足道的歧视中被毁掉了一生呢?正如尼克遇见朱迪之前的消极和沉沦。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设定,动物城应该是一座平等的“乌托邦”,是不应该存在阶层歧视的。那么这种歧视为什么会产生?又如何根除呢?于是迪斯尼的“险恶”用心,便被完全揭示了出来——“乌托邦”根本就不存在。
所谓“乌托邦”就是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国家。别的不说,单就“人人平等”理论,电影就给出了明确的否定。素食者和掠食者在千万年的进化中,可能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可以成为同样无害的、有着高度精神文明的动物,和平相处。然而,从本质上讲,这两类动物,却从未真正的相同过。我说的“不同”,不是指掠食类的凶残和素食类的弱小温顺的差异(毕竟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凶起来,大家都一样),而是一种恐惧,一种不信任——素食类动物从来没有真正将掠食类动物视为同类。他们自远古以来对掠食类动物的恐惧和不信任早就深入骨髓,刻进了潜意识,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深藏于潜意识中的思想,平时没有体现,所以动物城,才能像一个真正的乌托邦一样美好,然而,一旦机缘契合(比如掠食动物集体发狂事件),这种想法就会被引爆,从而酿成大范围的恐慌与猜忌,动物之间的“信任”也就随之荡然无存,动物城的秩序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虽然电影的结局是一个美满的大团圆,这次的危机,也只能算是动物城市历史上一个小小的波澜。那么,下一次危机又会何时爆发呢,谁知道呢!只要这种由差异导致彼此不信任的潜意识没有被根除,它就会传播,并在某个机缘巧合的作用下爆发。而这种差异,正是迪士尼在本片中开的一个最大、最恶毒的玩笑。这部影片的设定原则,就是在动物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拟人,再发展成故事。而文中所提到的“差异”,正是由于动物们各自的“特点”所引发的。也就是说,只要“特点”存在,差异就不可能消失,动物城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乌托邦,正如现实中的人类世界。
这个主题被深藏在动物城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下,让人不易察觉,实在居心“险恶”,我只能说: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