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这么奇怪的词典。
大概塞尔维亚作家的《哈扎尔辞典》也是以此为媒吧。
但是我想说的,并不是关于这个“有意味的形式”,而是词典体小说种所蕴含的生活。
词条涉及到的每个人物,都能够从容地从词典里走出来。这边复查卷着一高一低的裤腿嚼着笔思考“短”与“长“,那边兆矮子挥着土在橙色的朝晖里做出近乎完美的动作,本义在村头开大会,马鸣在神仙府睡大觉,盐午建起了天安门,更别说充满魔幻现实的梦婆的呓语,黑丹子的传说。这个湖南汨罗的小村庄,已然勾起了我的神往。
当然,没有一个人物是作者所要赞颂的,也没有一个人物是作者所要批判的。他们都或多或少真诚友善而又不失农民本色。尽管马桥在作者的生命印迹里只有六年,但这些人,甚而是一只狗黄皮,一只牛洪老板,都得到了倾心的关注乃至执着的热忱。无疑,对于这段知青插队生活,作者内心充满了“春风无限潇湘忆”,才会给这些词语以生命的怪圈。
词语掉落在生活的池潭里,落下真实的映像,因而得到了作家赋予的鲜活的生命。这些词汇在马桥人眼里再平凡不过,可是文学的光晕使其得到无限生长的机会。
与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比起来,《马桥词典》更像是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的结合。它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也并不都能给出答案。
作者把这些充满活力的词语嵌套进马桥的迷宫,并对马桥,但又不限于马桥的种种提出他的思考和质疑。而我们也在阅读的同时,反观自身,我们忧虑人生太短总是“醒”着,我们搜寻隐藏在小说中的意识形态,我们害怕时间一往无前不可逆反,我们矛盾形式上的虚伪或是勇敢的真实,我们总是在一个个方块字里面徜徉然后不知所往。这是作者的疑惑,也是我们的重负。
作者强大的思辨力让每个活生生的词语都穿上了独立的戏服,在21世纪的思想场上大秀一场,不择他人颜色,大有酣畅淋漓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