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存
教培行业的整顿有些日子了。
从前但凡走在大街上,特别是学校附近,一定有不止一家教培机构,越大的城市越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小初高阶段的学科补习机构。随着大众对教育的重视和需求不断加大,让这个行业的需求也增大,各种教培机构的宣传数不胜数。
他们有着专门的招生团队,哪儿人多就在哪儿设点搭棚,大都分工明确,一些负责拉人,一些负责宣传他们的软件和硬件,介绍着各种各样的套餐,什么状元班、精英班、升学班,说的是天花乱坠。曾经我们读书放寒暑时,还有敲锣打鼓举着广告牌,拉起一条长龙徘徊在校门口的补习机构。有的机构为了提高招生率获取家长信任,和在校老师合作,招生授课。还有的机构直接拉横幅“如果您是合格的父母,请您送他来某某机构”。仿佛不上补习班,自己的孩子就会比别人落后,家长就不够合格。各式各样的教培机构,就和小吃店一样常见,非常火爆。
教培行业有利可图,市场大,门槛低,线上、线下的教培机构数量剧增,不断涌现教培企业。网络资料显示2020年净增教培企业34万家,总数超过300家,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有113万多家,100万到200万的有64万家左右,当口罩事件席卷而来,相信在那段时间居家办公或是上网课的,应该没有不用“钉钉”的吧,为此这个APP没少上热搜,线上教培企业赚得不少。而随着教培行业的发展壮大,私人资本数量庞大,且鱼龙混杂,也出现些情况。常可以听到网上曝出一些不良教培机构,虚假宣传师资力量,或收完钱就人间消失,让家长孩子无处可诉,也拿资本没办法。学生们面对学校和补习班,书包也越来越重,从前的书包里只装教材文具和作业,后来的他们里面全是各种教辅资料和试卷,再加上补习班的,做完作业就快十二点,从此三点一线,家庭学校和辅导班儿。
为了改变教培市场的乱象和解放学生们的肩膀,2021年“双减”出台,对教培行业进行全面整顿,教培行业受挫。新策中整顿的重点是加强学科类机构的管理和审核,称学科类机构统一改登为:“双重管理非营利性机构”,并强调一律不得上市融资。对于非学科类的机构,不在新增审批,已经注册了的严格管控,紧抓审批。排查力度简直是地毯式,无疑是一场暴风雨来临,那段时间很多教培机构连夜跑路,跑的慢的,达不到教学资质的机构纷纷被关停整治。很多有关教培知名企业受到了重创,就比新东方、高途、学而思。这些上市企业市值下跌,进入了低谷,其中新东方、学而思,以及其它企业,共十三家被市场监管总局进行了罚款,总额高达3650万元。新东方一夜蒸发385亿,甚至还有25家学科类上市公司直接退出。
现在走在大街上基本找不到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影子,大多是音乐艺术类的兴趣特长的机构了。不过仔细观察你还是能看见有的机构打着作业辅导名号,进行补习。顶风作浪的,费用一般分一对多和多对一,价格几百到一千不等。查得严后,他们就把阵地转到县城乡镇,靠着价格低、时间长,吸引家长带孩子补课。但不符合规定的东西终究不会长久的。
教培行业的整治,让曾涉及学科类的和义务教育的企业面临转型之路,当然转型之路是很艰难的,很多企业转到一半儿就夭折了。不过其中也有很成功的案例,就比如新东方,以前听见新东方很多人会联想到英语和那句“学厨师,就到新东方”的广告词,现在则是东方甄选。新东方老板俞敏洪在“双减”后,把桌椅板凳捐了,并找到董宇辉带着剩下的老师们,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直播间命名为“东方甄选”,主要售卖助农产品。最近东方甄选直播间售卖“六块钱一根的玉米”,这一话题连续几天登上热搜,引发了“电商助农”话题的热度。网友们意见纷纭,但反而为东方甄选带来流量,并未影响“东方甄选”在某音粉丝达2692.8万人。这一波成功是新东方的成功,但也给正在转型的教培机构提供了借鉴。就比如好未来也就是原来的学而思,于今年8月26号也开始以“学家生活”为阵地直播卖货,除了生活全品类还售卖文具用品,到目前为止已有粉丝101.6万人。还有机构转型做了早教或者做起了晚间辅导,挫折之后也算迎来了春天。
教培整顿对整个教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长痛不如短痛,这样整治了教培行业乱象,也能激发教培行业的自身改进和创新。更警醒各行各业反省自身,不断地变好变强。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