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1年初听的一个线上报告——《聚焦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危机识别干预——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培训会》,做一下笔记整理。
今天这一个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与理解》(傅宏,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笔记如下:
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2012);教育部2021年10号文:
管源头(面向全体学生,预防教育,初级预防);
管过程(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及早预防,次级预防,帮助孩子度过成长难关,摸底测试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困扰,要给学生适应过程,老师也会经历星期一综合征);
管结果(对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规范处置,三级预防);
管综合保障(师资上、管理上加强保障,迫在眉睫)。
教育厅:高度重视、发挥合力、强化责任
1、社会背景:为什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1)国家明确提出重视心理健康:物质条件的改善带来思想的多元化
(2)基础教育面临“收益与努力比”困境:内卷
(3)现象:中国基础教育的“局”与“破局”之举
2015《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学校内卷化,都在重视考试,全世界都是陈景润是有问题的)
从单纯追求教学(以考试为中心,内卷)变向人的全面发展(以儿童为中心,成长);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4)文化传统:尊师重教,学而优则仕,功利读书
(5)社会内卷:未富先老,人的综合能力不强,损害国家竞争力
2、教育对象:学生青少年心理困扰为哪般?
(1)10年前:1亿精神病患考验“幸福中国”。现如今:中国抑郁症人群超过9500万,其中青少年是重点。
(2)青少年心理困扰:作为学习者,面临学习与考试的烦恼;作为青少年面临青春期的烦恼
(3)心态与绩效,是倒u关系,华山栈道吓得半死
(4)面对考试学习,教育者态度对孩子、学生很重要
(5)考试失眠是正常生理现象,对失眠的担心反而会引发焦虑,影响成绩
(6)不仅学知识,还要学会表达知识
(7)18岁以下的就是儿童,我们的教育成了无性教育
(8)小学生最关心的是性启蒙的问题,中学生关心粉红色的问题,弗洛伊德认为欲望是推动进步的动力(性爱和竞争),承认欲望,驾驭欲望
3、方法路径:如何落实政策科学开展工作?
(1)服务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是根本。
(2)三级预防理念:防患于未然,结合自己治牙病的经验
(3)科普宣传教育、心理健康监测、特殊案例监控、完善心理辅导、丰富校园文化、重视家校合作
(4)《基础教育参考》杂志
(5)放下身段,倾听孩子(对应教训,以人为本,心理咨询与宗教忏悔有渊源,心理咨询是多听少训);
重视伦理,规范助人(程序规范,保护儿童权利);
积极心态,科学惩戒(正向激励,教育惩戒,聚焦行为,习惯养成);
理解家庭,相互合作(看到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变迁,重视建设和谐家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化解危机,不忘防患未然(数字化技术与运用,精准快速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