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离我们有多远——读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
- 书名: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 作者:新加坡,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2015)
- 版本:中国大陆,译林出版社
- 笔记发布时间及等级设置:160807,A001,年内复读
- 关键词:教育、双语教育、语言、新加坡、李光耀、小国管理
<br />
引
非常愧疚,买这本书的一年后李辞世了,两年后的今天我才认真把它读完。
我偶尔也会反感那些一有什么人物离世就在微博朋友圈里发图发文发感慨的人,却也深知这是社会交际演变的必然趋势,就是「距离感」这个词与我们时间空间意义上的「距离」是越来越没有关系了。我们是有可能陌生于身边人的,也会很容易地就被另一个时空的人所震撼到。
今年定的各种长期计划里,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学研是之一,看完这本书,我把李光耀列进了学研的名单里,确实有被他震撼到。
<br />
三个层面的内容
《我一生的挑战》内容主题是新加坡双语之路,但对于什么是双语,似乎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定义。我的解读,双语应该是指「工作语言」和「文化语言」。出于经济与政治的考量,新加坡必须走上普极英语的道路,所以将英语定为工作语言(即官方第一语言),这是需要全民掌握的。另外为了文化的传承、民族身份的保持,新加坡又必须允许且要求各民族掌握自己的民族语言,这些民族语言即为各民族母语,所以母语就是新加坡的文化语言。
这第二语言的工作中,占七八成的华人却有着多种华语系方言作为母语,所以华言标准的设置成为了工作重点与难点,最后的选择从书中可以知道,新加坡选择了与中国大陆同步的大陆标准普通话作为新加坡华语母语,不再官方支持任何华语系方言,并且文字上也同步简体字。即使从一个华人城市的角度来看,这种选择与港澳台完全不一样,也是很特立的,值得去考究其中的奥妙。
整本书依时间从李自己的语言成长开始,讲到独立建国,讲到当下近一个世纪历程。围绕着新加坡双语之路,实际上展示了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李,二是关于新加坡,三是关于双语政策。
<br />
关于李
李的执政手段强硬却又同情不冷漠,懂得科学发展却又坚持传统文化(特别是华人传统)。对于李,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人可以如此多角度地面对同一件事情,同时又坚持自己长远的理想国目标,以此为基本状态,行走于“世事无绝对的”的世界上。
我们都知道“世事无绝对”,但很少有人能身体力行,更少人能做到不被这个规矩绑架。大多数人都是一条道走到黑,在行为上孤行己意,在思想上偏居一隅,区别只是你的道窄一点我的道阔一点。
而李虽然也被一些围外人称为强势独裁(不是本书内容,可搜索关于李的新闻评论),却可以做到让围内人无话可说,可见李的道不只是比别人阔一点而已,那是擅长拆掉泥路修高速,拆掉高速修磁悬浮的水位。
有人说我处处干涉人民个人生活,没错,假如我不这样做,新加坡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一生的挑战》P22
<br />
关于新加坡
一直知道新加坡是个小国,但没想到是这么的小——719平方公里、人口553W(百度百科),居然比香港(1104平,724万)还要小,还要少人口!(好吧中学地理没学好)
这几乎刷新了我对于一个正常的「国家」的认识,她居然还是一个发达国家,是全球金融中心,是亚洲四小龙,是花园国家,是实现居者有其屋国家……李的心志绝对是大国的心志,所以他才会一生遗憾于脱马独立吧。
我们要成为世界教导华文为第二语文的中心。——《我一生的挑战》P185
<br />
关于双语教育
李对于自己的语言成长并不骄傲,甚至可以说不自信(有文章说李有读写障碍——不一定可靠)。除了自小掌握的英文,华文是其终身学习依然不满意的,马来文、广东话更是没怎么着笔。但是对于这个国家该怎么进行语言管理和教育,却有着始终如一的清晰与坚持。
新加坡半个世纪的双语之路,就是从最开始一条规矩,演变成今天的千百条规矩,随着时间的推演,越来越灵活多样,越来越有效照顾到各色群体,既支持天分好的学生,也照顾天分不好的学生,实现了英文普极与国际接轨,也实现了各民族通过语文传承保持自己文化的诉求。
新加坡的双语政策,说是双语教育,更是双语政治。从为了满足选民意愿,到统一语文,到提升学生素质,到作为国家人力优势,每一次的优化升级无不是为政治规划服务。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解读,也许新加坡的政治,就是为人民生活谋福祉的,这跟某些大国的政治并不一样。这当然跟“小国”有很大关系,因为小,任何政策都可以立竿见影。
一开始我对于书名取法比较奇怪,讲双语教育的话那不是很明确的教育方针主题么?挂上「回忆录」再挂上「一生的挑战」会不会虚了点?
按书中内容,新加坡的双语教育,跟中国的双语教育完全不是一个事。(按书中阐述)新的双语政策确实成为新加坡发展的重要基石,你若要说中国的英文教育普极给中国发展带来什么好处,那是要给人笑话的(大概是因为中国做到了英文课的课堂普极,却没有实现英语应用的普极)。
<br />
三个特色
1,干货满满,数据详实,有大局有细节。
所有数据都是明确清晰的、所有论述结果都是有理有据。关于语文教育的各方面细节,横跨大半个世纪从零起步到成为国际一流教育制度,很多专有名词无法避免,有些章节硬着头皮反复读多次才明白,却每次都是获益满满。(比如「第一语文、第二语文、第三语文」这个概念在一开始的时候把我搞得很晕,因为在中国,语文就是指我们唯一的中文课,相比之下这种认知非常的狭隘。)
2,结构专业,脉络清晰,整体与章节安排合理,
每个小节都是完整的独立的文章,主体按时间讲下来,第四章的「特选学校」和第五章「华语运动」篇幅较大所以独立列章。主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其他人作的文章集合)的划分也相得益彰。
3,行文风格成熟严谨。
保留个人风格也有很明显的官方气质(不知大陆版会不会删减多,有机会找新加坡原版的来看)。虽然作者是李,但这年李已经90岁了,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
<br />
三句读后感
读书应该广猎题材而取自己所需。不是说要当总统,才可以向李光耀学习,伟人离不开一三餐,没办法奋斗一日享用终身,这些基本的状态跟我们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强者只有成功的理由没有失败的借口
这是我对李的首要印象,虽然本书主题讲的是教育,与他其他话题的强势相比,这个话题已经温和许多了,但依然可以看到李的强势,定下目标,就一定要做到,有错有不足可以改,但不是不去做的借口。
比你NB的人比你更努力
书中很多地方都在描述这样一个道理:你想要更进步,你就得更努力。
李的华文老师周清海有提到,李跟周清海一周两次课学华文,持续34年没有间断过。相比自己半途而废的十年计划,还偶尔傲骄的跟人谈起,真是不知羞愧。
关于李88岁还在车上背单词——《我一生的挑战》P186
(http://imgout.ph.126.net/51510048/D0C2CEC4B5B5+4_11.jpg)
每个人天分不一样,要客观认识自己不足,但这不是不努力的理由,更不能成为不进步的原因。
这本书有不少地方看得我热泪盈眶,李是个强者,却不是个冷漠的人,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更像是大家长,他以行动甚至以结果让你知道,他所努力的不了为了他的王国,不是为了任何标签(也无惧任何标签),而是切实为了国民,特别是国民的未来以及未来的国民。
回头看看自己,上了十几年英文课,还是只敢说一句my english is poor,更难堪的是我居然承袭了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不会翘舌,不懂后鼻音——连我们的第一语言都没掌握好。
所以书还没读完,我就按捺不住心中愧疚,找郑老师约定让她重新教我标准普通话拼音。
关于李显龙长子有自闭症,次子有阅读障碍,但照样努力——P241
<br />
结
推荐对「教育、双语教育、语言、新加坡、李光耀、小国管理」有兴趣的朋友阅读,无论是本书,还是李,还是双语,都是非常好的值得学研的话题。特别是书中各种到位的细节描述,很容易让我们浸濡进去。
这篇超量的书评笔记(本计划写千五的)依然没办法去阐述关于双语之路的厉害,去看书吧,可能的话继续了解相关的报道。
因为我们讲这本书好,再怎么好,也比不了「新加坡双语之路」这件事真实的历程、对教育理论的伟大革新以及她给新加坡国民带来的切实利益。
伟人已经离去,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知识堪比黄金,且唾手可得。
一代伟人,似乎离我们并不远。
<br />
参考资料:
我的读书笔记(百度脑图,适合PC端阅读):160807-A001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
图:一张可参考的关于李的信息图
特别想找李的自传的来看,但似乎没有?如果有好的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