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氏私宴看 “圈子文化”
过节期间,冯导的私宴火了。陈老师优雅的钢琴,歌唱家悠扬的歌声,葛大爷的爽朗笑声。还有在座诸位红扑扑的脸庞,再配上青年演员的曼妙舞姿。网络上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恨者也有之。
笔者在的好多群在聊,有不以为然者,说,人家演艺圈就是这么玩,陈老师就是这么多才多艺,还呵护女性,也有勃然大怒者,说这是一堆油腻男消费女性。各种角度各种观点都有。
笔者以为,私宴私宴,都是人家私人的事,不小心流出的视频,大家看个热闹就算是赚了,当然,看完热闹之余,再花三分钟,看完本文,看看笔者琢磨的门道,让自己再多赚一点,也不是件坏事。
1.
饭局里面的诸位都让在下服气
陈老师的全才。这一手好钢琴,大家都看出来,绝非一日之功,早在《归来》里面,陈道明的一首钢琴曲《渔光曲》就让人惊艳。这局饭,一曲看似信手拈来的《绒花》,又再次让大家惊艳不已。
但是,搞过艺术表演的同学也都应该明白,再好的演奏,事先不练习、不排练,那弹出来的效果绝对不会这么流畅、默契。所以,你看,这么大的腕,私下还需要练功,所谓学无止境,服气服气。
冯导的圆润。不管你们说中年男人油也好,腻也好,到这个年龄的冯导,还能被众人往“中年”这个年龄段靠,真的是一件很成功的事情。再看看冯导,小脸通红,说话仍有章有法,眼神恍惚,大局却仍把握在手,舌头大了,说话仍滴水不漏。这位给领导顶雷,导演过春晚的大艺术家,全国人民的胃口都伺候过,但对私宴的宾客仍恭敬有加。喝多少酒照样掌控全局。这个气场、这个态度……服气服气。
舞者的奋斗。恰似毛不易歌曲里面“当你走进这欢乐场,背上所有的梦与想”。在这样的场合里,私宴,于别人是私;于己,则是电影外的另一个舞台。进了圈,就知道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进了圈,就懂了人情世故。懂事的人,就是知道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什么场合该怎么让自己往上走。都说娱乐圈里面的女孩子成熟的快,服气服气。
2.
认清自己的位置
不管娱乐圈也好,文艺圈也罢,人在社会中,总是会慢慢进入一个又一个圈子,在这些圈子里面的学习、成长,其实就是逐渐认识自己在圈子里面的位置,调整自己位置的过程。
就好像,陈道明先生在大众面前也会说,自己当年如何辛苦,跑了七年龙套;而冯导当年跟着诸位大院子弟,时常被各种挤兑也频频被人提起;但在这个圈里面,当年的媳妇终于努力成了婆婆。现在的舞者,再接着努力,将来也是有机会在诸如“戏精的诞生”这种场子里面讲述过去,给那时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当年跳舞的不容易。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是圈子里面的新人,有些时候,进入圈子,就要熟悉一些规则。看过《水浒》都知道,林冲上山要交投名状,就是下山随便杀一个人,表示自己入伙。滥杀无辜,是在触及林教头的精神底线。
但进圈子,进社会,就是要让人知道自己跟过去有个交割。而且,进去了就有由不得自己的一些事要做。小女孩尽可以在众多油腻男一片起哄声之中拂袖而去……而接下来的结果是什么,众人也可以想象得出。
所以,进圈子,是有得有失的,进了娱乐圈,没了私人空间,却赚了名利;进了酒局圈子,没了健康,却赚了名利;进了职场圈,没了休息日,却赚了名利。正如太史公所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不牺牲就得的名利。既然准备奋斗,那就做好牺牲的准备。
3.
如何摆脱“投名状”
实话实说,有“圈子文化”的圈子,还算好圈子,只要不违法乱纪,有规则总是好过没规则。
而诸多希望进圈子的人,面对递交“投名状”这事,也有各种不情愿,要想摆脱这种尴尬,方法也很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郎朗先生如果想进入某个乐器朋友圈,会有人拒绝么?莫言同志想参加某个笔友会,会有人拒绝么?二十年前的王宝强,想参加某个导演的私宴,可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可能一线的导演都会欢迎王宝强同学来私宴简单比划比划吧。
所以,进圈子的“投名状”,只是强者给弱势群体的一个门槛而已,而圈子面对更强的强者来说,是巴不得夹道欢迎的。
说到这里,吃货君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在如此自由的社会,找对方法,埋头苦干,提升自己,让自己高于圈子里面的人,是进各种圈子的最优法门了。当然,进圈子这件事,本身也是提高自己的一个途径。所谓“投名状”,有些时候,可能是辛勤的汗水,有些时候,可能是个人尊严。有些时候,可能二者皆得有,有舍才有得,甘蔗没有两头甜。
当然,当事人更强的时候,不屑于那个圈子,那就是传说中的“成功”了。这就可以另开篇聊聊“如何平易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