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
今天是周六,儿子四点半完成了今天的自习课,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睡了一觉,吃完了晚饭。他拿出许多零食(吃零食是他最喜欢的减压方式),一家围坐在桌旁开始聊天。我问他:儿子,你这周有什么样的新鲜体会?
儿子想了想,说:我有几个收获,最大的收获是要抓主要矛盾。意思就是一件事是由很多矛盾组成的,但是真正规定这个事物发展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你想掌握一件事物,就得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你可以不用去管。如果你处理一件事时,发现有很多矛盾需要处理,就说明你还是不了解事物的本质,也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只有一个。
我问:那么怎样找到主要矛盾呢?
儿说:比如,在刚开始高三的学习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有很多的矛盾需要处理,比如和老师的关系问题,但是后来我发现老师和我在学习路径和方法上的看法不同,不是主要矛盾,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而在和同学的关系上,其实我的同学只有四五百人,其实他们不能算是我的竞争对手,因为全国、全北京市有很多的学生,他们才是我的竞争对手,而我的同学们更应该看成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们是可以分享共赢的。因此,和同学的竞争也不是主要矛盾。我应该抓住的主要矛盾是我的时间和精力能否达成我既定的学习目标的问题。我只要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关于高三的主要学习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解决了。如果我在次要矛盾上消耗太多的精力,我就很难集中精力和时间在主要矛盾上了。
我说:是不是你发现你现在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路径,最重要的是把和同学动态的竞争变成静态的和自己比较,只要向着自己的目标踏实前进就可以了?
儿说:是这样的。还有一旦明确了主要矛盾,我就可以在一些小的阶段练习上不用那么紧张了,我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检验,不再看重分数和排名,也不会看重某道题我不会,别人会。不会有这种攀比的心理,我不会就不会呗,我把背后的原理搞清楚就行了。这样不会打击我的自信,也会让我学习的节奏不会被这些小测验打乱。
我问:你还有其他收获吗?
儿说:第二个收获是要抓住各科学习的本质。上次去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老师说,现在的高考不是考对知识的掌握,而是看你对这门学科是不是真的懂。那么我就不需要关注那些特别复杂和难的问题,而是要关注那些简单和本质的问题,而复杂的问题都是简单的问题的变形和延展,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就容易应对那些所谓的“难题”了。反过来,如果你有题目不会做,就是因为你对某个概念的本质理解不够。
我问:那么怎么才能抓住一个概念的本质呢?
儿子说:对我来说,概念的掌握分成概念的导入和概念的重组两个阶段。到了概念的重组阶段,就能基本掌握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导入就是简单的理解概念的基本内容,但是如果仅仅达到这个阶段,你并没有真正的“懂”这个概念,更不用说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了。比如电容的公式是C=Q/U,除了知道这个公式C代表电容,Q代表电量,U代表电势差。你更要理解什么是电容(C),电容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有电容;你还要理解这里的Q是指电容的两个极板中,任意一个极板所带的电荷量,你还要知道电容的动态工作原理是什么等等。当然需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只有像这样细致的把这个概念搞清楚,你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了这个概念的本质。我的方法是通过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题来完成的,通过做题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并且和其他概念串联起来。这样这个概念就是你的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费曼学习法,你把这个概念讲给一个没有学习过这个内容的小孩,他如果能懂,你就是理解了这个概念了。如果他不懂,你95%以上的概率是没有懂这个概念。
概念重组就是你不从最初理解这个概念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概念,你从另外一个维度理解这个概念,也就是重新理解同一个概念,比如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你不能仅仅用这个概念的推论来理解它,这样你只能获得单维度的理解。你需要从比如几何的维度去理解这个概念,有点像二重证据法。这样才能让这个概念真正的立体起来,也就是我理解的概念重组。
理解概念的本质,需要还原到概念本身产生的历史环境、由来,需要很细致的去咀嚼它。而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的含义理解阶段。粗糙的想出来,和细致的想出来一个问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儿子来了谈兴,继续说:第三个收获,是接受并用好自己的特点。
我原来一旦考试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会很焦虑,比如这次期中历史考得不理想,就找历史老师讨论是不是自己的水平并没有达到自己认为的比较高的水平,以前考得好,只是运气成分大一些。实际上离自己预期的水平还差一两个层次。历史老师告诉我,我其实已经很接近历史学科的高阶水平了,也许只差半阶,而我现在的问题是遇到一个小的坎坷就放大了问题,把自己吓住了。我就知道自己还是应该自信一些,不要放大问题。而且我一开始学习就是比聪明的同学来得慢一些,我现在也接受自己这个特点,我的特点就是开始好像慢一点,最终看起来,好像也不慢,甚至我会更快一些。这就是我和其他聪明同学的不同点,现在我也比较坦然的接受它,不再感到焦虑了。
儿子在高三这种压力下的成长,简直超出了我最高的预期。但是,我也提出了一些我的顾虑。我说:“我最近对你也有一些观察,你想听吗?”
他说:可以啊!
我接下去说:“我觉得你可以把体育锻炼的时间再增加一些,因为,我观察到你最近因为学习的压力过大,导致情绪有些时候有点失控。虽然压力大,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我觉得你可以通过更多的运动来调节和释放自己的压力。这样能让你的效率更高,持续力更好。我知道这看上去缩短了你的学习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你可以试试不同的时间组合,看看哪种效率最高。我以前也说过,你做事是比较用心的,对精力和心力的消耗也比其他人大,这个很正常。因为你的学习特点与别人不同。所以,你更要重视休息和对心力、精力的恢复。不要和别的同学比学习时间。因为你学习的浓度和效率更高。”
儿子点点头:我会试试看。
妈妈接着说:惠老师昨天的直播说了专注会让人紧张,消耗也大。专注的样子和焦虑的神态很像。你可以用一种全身心投入并且放松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效率也很高,而且不会累。你可以尝试用这种在放松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的方法去学习。
我补充说:就是用一种玩索的态度。
妈妈说:对,就像你小时候玩积木,趴在那里几个小时都不挪窝,一直在做各种尝试,失败了,偶尔发发脾气,但是会继续投入的去探索。这就是你比较好的状态。
儿子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我虽然认可这种方式可能消耗更少,但是,我们高三的学习毕竟还是要有结果的,要讲究效率,用玩索的方法,太放松了,我担心效率不高——儿子的独立思考让我颇为欣喜!
妈妈说:你再去体会一下专注和全身心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儿子点点头:好的!——他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同时也保持了接纳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