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天,朋友Z来家里小坐,许久未见,两个人聊到兴处,提起了孩子的教育,又不免陷入了沉思。
听她说起她儿子学校里,很多优秀的娃,父母都是名校毕业,每一天的时间都排的很满,甚至连上学路上的时间,都要在车里背唐诗宋词读英语。
还没到放假,家长们就早早的列起长队报名了各种补习班和学习营。
真心的觉得,大家都在拼了命的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也着实体会到每一对父母,给予孩子的厚望与期冀。
因为我们都生怕,慢一步,就永居人后;晚一步,就错过孩子最好的时光;迟一天,便觉得荒费了一整年。
心疼这些努力而又坚持的孩子。
我在这样的你追我赶里,也曾被焦虑狠狠地碾压过。
甚至,每每在听到别人说起那些更加优秀的孩子,是如何碾压众人的,我的内心依然会映出焦虑的影子。
尽管每年孩子都能拿着全科优异的成绩单回来,我依然会在听到某个事件时焦虑不已。
比如,有人说,人生是场马拉松,刚开始排在前头的,不一定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比如,有人说,女孩子低年级的时候成绩好,到初中就会分心,就会被很多人迎头赶上。
比如,有人说,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差异究竟大到什么样的境地。
相信我们都曾经想把自己的期待值附加到孩子身上,也都曾经有过那么些许功利心。
小时候,当我们头抵着孩童小小的额头,逗他咯咯笑时,当我们牵着他的小手,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时,我们都曾发誓想要给他世间最好的爱,绝不让他受到一丁点的委屈。
从孩子入学的那天起,对孩子学业的要求,却渐渐成了横亘在众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道屏障,在我们亲密无间的关系里,父母的期待值与孩子的达成度渐渐成了无法重合的两极。
因为,优秀注定了只能是少数人。
在这场优秀与平庸的拉锯战中,在弘扬孩子的天性和应试教育之间,我们大多都无法免俗。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扛得住“外界”和 “标准”的压力。
而身为父母,要承认自己的需要与偏执,的确是一件艰难的事。
我们嘴上喊着要给孩子自由,可依然给孩子报了一堆课程;
我们一面说着育儿是场修行,急不得,一面却又禁不住在这场马拉松里加快了脚步;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家长们也犹如在走钢丝。
2
经朋友推荐,去看了电影《死亡诗社》。
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每一对父母都抱着让孩子升入名校的希冀,把孩子送到此校。
一群活力四射的少年,一个打破传统的老师,
他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在挂满尘封的老照片的屋子里,告诉孩子们,人的一生太过短暂,要勇于活的真实,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
他让孩子们撕去教科书的全部前言,告诉他们不能以座标来衡量诗歌的好坏;
他鼓励孩子们站到课桌上,告诉他们,一旦觉得自己懂得,就必须换一种崭新的视角来看世界;
他让孩子们在操场上大步行走,告诉他们走出自己的节奏不要随波逐流,要看看周围,勇于开拓自己的世界。
青春叛逆的年纪,还记得尼尔在终于弄明白,表演才是他终身最爱之事时的欣喜,他像得到了全世界,全然忘记父亲的期冀;
还记得胆小的安德森在老师的鼓励中,终于发出自己内心原始的呐喊,那发自肺腑的声音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
还记得那两个总是忙于设计天线,制造电台的男孩米克斯和皮茨,手捧着实验品,扭动着年轻的身姿;
还记得诺克斯冒着挨揍的危险,勇敢的去追求他一见钟情的女孩克里丝……
在一个个暗夜里,他们逃离学校的门禁,在印第安山洞里学着思考,讨论诗歌,击节而歌。
青春的天性与叛逆尽情的释放燃烧着。
后面的剧情急剧翻转,尼尔不顾父亲的反对,参加了《仲夏夜之梦》的排演,并获得圆满成功。父亲怒气冲冲,告诉他第二天就要给他转学,完全没有顾及尼尔所思所言,强权压制。
父亲的强硬,最终成了压垮他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不愿意成为父亲期待的那个人,更无力成为他自己。
在那个漫天飞雪的夜晚,尼尔戴着精灵花冠,回溯着自我绽放的璀璨时刻,决绝的将生命终结在梦想的祭台。
在那一刻,我的泪也如泉涌,沉浸在无尽的悲痛里。
为那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再也无法行走在世间,为那个强权的父亲从此便只能沉浸在失子的痛苦里,为那样失败的教育深深的感到无奈与痛楚。
而更痛的,却是这样的事件,还不能够让学校和家长们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人去问问他们真正想要什么,他们做给孩子看的,是用强权和亲情逼迫孩子签名,将罪名强行加在那个特立独行的老师身上。
不能不说,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教育现状与难题。
3
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单行线,注定了没有回头路。
相对于死亡,相信每一对父母都更希望看到那个面带笑容的孩子可以鲜活的活在世界上,哪怕,他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
每一年的高考季,跳楼自杀的事件都在真实而残酷的上演着,相信当那些父母在痛哭流涕的同时,一定也在心里说,孩子啊,只要你活着,我绝不再逼你……
人生那么长,既然未来有那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知,为什么不能等一等,让他们在洋溢的青春里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即使将来没有成为风云人物,至少,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孩子们忆起往昔,他知道,在青春澎湃的年纪,他也曾经为真正喜爱的东西加油过;他也曾让自己的人生轨迹璀璨闪耀过。
即便,我们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律师、银行家或者医生与学者,也绝不能做压垮孩子精神世界的最后那根稻草。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为人父母,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失意与平庸,然后给孩子强压上他们所不能承受之重;
为人父母,我们更不应该只做那个对教育深深无力的中年人。
我们从不反对应试教育,它是一个普通人敲响世界之门的敲门砖,是一个普通人唯一可以上升的通道;只是,在残酷的竞争与体制下,我们能否在注重孩子成绩与分数的同时,也能同时给予他精神上的给养,给他们更多的爱与接纳,
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催促,多一些包容;
少一些情绪,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期待,多一些快乐;
让他们明白,无论将来他是功成名就,还是泯然于众生,我们都是最爱他的那个人,让他明白,世界上除了现实的残酷竞争,也有包罗万象的爱与包容,这才是我们每个父母应该为之奋斗的教育方向与目标。
相信当孩子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未来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境遇,他们都不至轻易的放弃生命。
《平民之宴》里有句台词,
你什么都没做错,只是不肯承认,对于孩子,我们始终只是他人生的过路人。
所以,即使艰难,我们也要学着放弃心底那份功利的执念,结合自己孩子的消化吸收程度,让孩子量力而行,重新做回真正的自己。
最后以一段台词做个结尾,与大家共勉。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我步入森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 all the marraw of life.
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摒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事物。
And not,when I had co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当我生命终结,才不至于发现我白活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