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生活在一起能够教会你十分有用的谈判技巧:首先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然后富有想象力地引导他来满足你的需要”,这一点特别赞同,泉砣在关于看动画片、玩ipad里面的ABC等方面都会和我进行谈判,主要是涉及观看时间问题,这是个双赢的事情,我会引导他在看完电视后做该做的事情,或者做完某件事情再奖励他看电视,他都会欣然接受。
泉砣是一位高需求的宝宝,在他3岁前我没有这方面的认知,一度认为他非常难搞,长大后估计更难搞,直到开始读《西尔斯育儿经》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在育儿这块太被动了。现在我知道对于泉砣的养育,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创造性、更强的预见能力和更进一步的成熟的照料,好在他现在在幼儿园和回家后都能及时得到老师和父母的陪伴与关注,他的个性也开始慢慢变得柔和起来。
作为父母,你就想一位研究人员、一位销售人员,你要在最大程度上研究你的孩子,也要懂得遇见不同的“小客户”你要进行不同方式的“销售”,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易于接受,而不是反感大人或者对抗大人。比如打扫房间,对于“负责任”的孩子,可以说“我让你来负责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对于“争强好胜”的孩子,可以说“看看你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对于“有条有理”的孩子,可以说“这个房间真是乱七八糟,请你把他收拾一下”;而对于“懒散、安逸”的孩子,可以说“到了今晚,我希望看到你的房间是整洁、干净的”,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确实需要大人开动脑筋,但是从长远考虑,你将赢得孩子更多的合作。
“2-4岁的孩子们要经历一个对陌生人忧虑不安的阶段,他们会变得对不认识的人感到害怕”,这是正常现象,是孩子们躲避社交的一个正常阶段,但是老一辈的人总是习惯强硬地让孩子们和人打招呼、叫人的称呼、现场表演节目等等。其实应该事先和孩子私底下说好,要充分考虑到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本领时常常会有的局促不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