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分享,越富有。——《曹全碑》师训第一讲复盘总结

越分享,越富有。

一次分享,一次成长。

今天是总校师训,隶书板块的第一课。

很荣幸师训部张主任,选择我来做第一课的分享人和主持人。

前天张老师征求我的建议,可不可以做今天例会后师训课堂——隶书第一讲的分享人。因为时间紧张,我思考了片刻,马上决定接受任务。

原因有二,一是成长自己。越分享越分享,分享是倒逼输入的最好方式,因为时间紧迫,我要加紧准备分享内容。二是对同事工作的支持,相互成就,成就了对方也是成就了自己。

现在开始我今天的复盘总结。

昨天晚上准备了三个小时。随着看视频课程,随着跟着视频备课。

在听的过程中,有几个点改变了我的认知

一.书法是文化,停留在技的层面,终归是雕虫小技。提高到道的层面,即文化层面,也是认知上的提升,这一块我需要加强。

在学习书法的经历中,特别是大学时代,停留在写的层面,技的层面,比较多。很少去关注这个的帖的前世今生,它在文化层上的意义。所以我重点看了字帖后的解说部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的过程,感觉短短的解说所蕴含的知识量是如此的大,是很好的书写指南,有很多理论知识,填补了我的认知,我也很乐意把我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在座的各位老师。

a.《曹全碑》的学习,要力戒流于柔弱虚浮,刚以柔出。

b.行笔多用外拓法。

c.古帖之异于后人者,在善于用曲。

和涩势,逆锋顶纸,异曲同工。

d.防止一概求扁。以纵长为“质”,以扁为“形”。

二.刻意练习。

a.准确临摹,学习今天的视频课程上的技法和思维。拒绝平行线,起笔是方是圆,结构开张大胆。
b.输出倒逼输入。用创作带动临帖。
c.交流。打开思维,学习视频课是交流;大家坐在一起也是交流。

保持空杯心态,打破惯性思维,先入帖,近古人。再考虑出帖的问题。

三.改进之处

1.分享的知识量太大。抓住一个点去发挥,去深入,会更好。
2.穿插故事性太少,互动太少,听众易疲惫。
3.分组不明确,规则未理清。未调动起积极性。
4.自嗨有点过。不知道听众吸收了多少,下次需要改进。

下次改进,争取更精彩。

越分享,越富有。

如果不是这次分享,我不可能对《曹全碑》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不可能把自己最近关于书法学习的体会和我在跨界学习过程中认知的改变,分享给大家。

分享,是更高层次的学习。

做观众,和做分享者,站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层次不一样,对自己的要求就不一样。分享者,会可以输入高层次的知识,去组装自己,才能做好这次分享。

做分享,重点是相信自己,可以行。

你就能行。

小伙伴们开始你的分享吧,快来挑战吧。

教,是最好的学。

勇于分享,霸占舞台。

相信自己,你会更优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