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苏轼,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位大诗人,也是我最喜欢的两位古代文人。前者是唐代诗坛领袖,后者是宋朝文坛泰斗。他们两人之间,虽然相隔几百年的时空,却有着一些妙不可言的关联。
相似的经历:因言获罪,“同是天涯被贬官”
白居易
白居易这个人呢,提倡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没事喜欢上个书言个事。可是呢,你不能指望每个皇帝都是李世民。当时的唐宪宗一来二去就被他惹烦了。后来正好发生了一个宰相遇刺的事件,白居易跳出来说,这个事性质恶劣啊,一定要严查严办!——他说的没错啊,但是他犯了职场大忌,就是“越职”了。
这就好比说,今天你在公司里做事,有个事情本来不该你部门管,或者轮不到你管,可你不但管了,还直接捅到总经理那去了。——就算你说得对有什么用,是不是得罪了一大帮人?
白居易就是这么个情况。而且总经理唐宪宗早就嫌他碍眼了。于是大家就要找个由头把他打发了。恰好还真有这么个由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亡,而白居易做过“赏花诗”、“新井诗”。——这还了得,这是大不孝啊!
然后白大人就被打发到江州做司马去了。
苏轼
苏轼被贬这个事件更有名,那就是“乌台诗案”。
“乌台”其实就是御史台。当时苏轼在湖州当官,写了个《湖州谢上表》,其实就是个谢恩的折子,里边有句话说: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意思说我这个人没眼色,跟他们这些人共事不来,皇上您看在我老老实实的份儿上,让我找个清净地方待着吧。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不愿意与变法派合作。
但是当时宋神宗是铁了心要变法的,这是“国策”。于是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苏轼,又牵连出他写的一些讽刺批评新法的诗歌,最后在御史台受审。——所以叫“乌台诗案”。
最后苏先生就被发配到黄州去了。
两件事都有些文字狱的性质,两个人还都挺冤的,归根结底的原因都是得罪了权贵、皇上看着碍眼。
与杭州的不解之缘
白居易、苏轼与杭州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杭州确实是个风景独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两人也都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
白堤与苏堤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西湖淤塞,他疏浚六井解决饮水,修堤蓄湖水以利灌溉。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湖的方法和事项刻石于湖边。
白居易所修的湖堤名“白公堤”,今天的“白堤”实际并不是他修的,但是为了纪念他,人们仍将其称作“白堤”。
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一任通判,一任知州。他也疏浚湖水,修筑长堤,并在堤上架设亭桥,种植桃柳。“苏堤春晓”如今是西湖十景之一。
人生态度
白居易经过人生的起伏,生活态度很是闲适从容,恬淡安乐。苏轼对此十分欣赏,他的乐观旷达多少也是受到了白居易的影响(宋代文人大多对白居易十分推崇)。
苏轼还常常拿自己与白居易做对比: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我和白居易挺像的,只是没有樊素和小蛮两位美女罢了。(苏学士原来你是这样的柠檬精,嘻嘻。)
唐宣宗有两句说白居易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可见白居易的恬淡从容。
苏轼更加超然: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共存亡。”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看看一切都不叫事儿,东坡我是“不羁于物”的境界。
尽管苏东坡对白居易的诗有过“元轻白俗”之评,但是却对他的人生态度很赞赏。笔者忍不住就想八卦一下:这个感情很复杂啊!你修堤我也修堤;你受百姓爱戴我也不差;你弄块地叫“东坡”,我干脆给自己起名叫“东坡”;你在忠州种树栽花,我在黄州盖房安家;你江州遇见“琵琶女”,我赤壁侃倒“洞箫客”……既赞赏,又较劲,想必苏大学士真有“君生我未生”之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