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停歇,天空还没有明媚的阳光,但是干净的马路,清新的空气,三三两两散步的人流,还是让我忍不住,回应春的呼唤。拉起电视机前的儿子,骑上电动车“去姥姥家喽……”。
见到妈妈,她正在客厅逗小侄女玩,爸爸散步去了。我们的到来她甚是欢喜。“我正准备包饺子,妞妞醒了,你们来的正好,有帮手了”妈说。
“哈哈,真是来得早不如来的巧,今天,我和小帅哥一起露一手,我俩包饺子。”儿子一听,迫不及待的要去洗手。我先来擀两张饺子皮,我和儿子一人一张,现场教学:把饺子皮放在左手伸平的四指上,右手拿小勺挖馅儿,馅儿要放在饺子皮中间,拇指肚大小即可。然后,左手四指弯曲,大拇指上迎,这样圆圆的饺子皮儿边缘就会靠拢。这时右手来帮忙,先把饺子皮边缘的中间对齐捏紧。然后从饺子的一端开始,把对齐的饺子皮,用大拇指和无名指的手指肚捏实。把两层皮捏成一层一样薄而透明,这样下锅煮时既不会裂缝漏馅儿,又筋道可口。儿子听得很入神,当然手法确实很拙劣。在我的指点和帮助下,也算圆满完成了第一件作品。那神情掩饰不住的洋洋得意,如完成了一件满意的手工作品。
“好了,我去擀皮,你继续。”我拍拍儿子的肩膀,既是肯定,也是鼓励。
当然,我也耍了个小心眼,擀了5六张面皮就停下来,和他一起包,及时的跟踪指点。否则我擀出了面皮山,不把他吓跑才怪。
儿子毕竟是新手,问题层出不穷:馅儿放多了,撑破了肚皮。放少了,肚子瘪瘪的。边缘没对齐,丑陋无比。对角没捏严,两边流油。
我们俩一起想办法,我尽量提醒、指点,让儿子自己一一解决,我一直认为只有经历了战胜困难的过程,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才能源源不断的输入坚持下去的动力。随着饺子数量的增多,儿子的技术也越来越熟练,趁我擀皮的功夫,还悄悄的包出了一个糖包样式的三只角的饺子,问我会不会包蒸饺,还别说难住我了。
“向姥姥请教吧?”儿子调皮的向我使眼色。我印象中妈妈应该没有吃过蒸饺,我正犹豫着要不要问她,话还没有开口,妈妈那边竟然对着厨房喊了起来“是那像麦穗一样的吗?两边交替捏出摺子就可以了。”天哪,老妈的智慧总是超出我的想象。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客厅里和小侄女玩的她竟然一直关注着我和儿子在厨房里的一举一动。
我故作生气的发问:妈,你这是关心我呢?还是怀疑我的的厨艺啊?”
“我自己养的闺女,我还不知道。从小除了学习啥也不会干。我一直都担心,将来嫁人了,被人家嫌弃怎么办?没想到,不但没饿死,还被两个孩子磨练的煎、炒、烹、炸,都会了。”母亲像是在说我又像自言自语,说完笑了。
是啊,小时候,我的身体素质差,经常感冒发烧,妈妈总是变着花样用家里仅有的材料给我做好吃的。记得那年夏天。妈妈刚从地里回来,我闹着要吃煎茄子。妈妈说“今天忘记摘了,明天好不好?”“我就要吃。”妈妈只好推起那辆除了铃不响,一上路就呼啦啦乱响的洋车子(自行车),重新回到棉花地里,去摘茄子。(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大块的棉花地中间,选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种上几样时令蔬菜)。
煎茄子,特别好吃,但特别的费油、费时间,所以不常吃。洗净的茄子,要切成半厘米厚的薄片。放在事先和好的面糊糊里。然后在烧热的炒菜锅里淋上一层油。把裹满面糊的茄片放在锅里,煎至两面金黄。铲出来放在盘子里。
那时候家里烧的还是地锅?天气凉爽的时候。我偶尔还会蹭在母亲身边,帮母亲烧火添柴。冬天,依偎在妈妈身边一边取暖,一边火急火燎的等待灶膛里烧的红薯熟透。用火棍从火里扒出来,浑身黑通通的。猴急地我双手去抓,刚拿起,太烫,忍不住丢出了老远,急忙用双手去抓耳朵。妈妈嗔笑到“真馋,刚扒出来的,哪能直接吃啊。”
那时的我也是真馋啊。烧熟的红薯,剥掉烧焦的黑皮,瓤有白的、黄的,还有一种中间是白色的,周围一圈是紫红色,我们叫它红瓤红,特别的好吃。几块红薯下来,我简直就成了一个黑白花相间的大花脸。可炎热的夏天。我可不愿意,妈妈也怕我热坏了,总是让我在通风的门楼里看书、玩耍。当妈妈把煎好的黄灿灿的茄片,端到我的面前,我拿起一片,咬一口,外焦里嫩,浓香满口。我往往一口气能吃六七片,那几乎是一个大青茄子的分量啊。
妈妈呢?拿起一块馒头,几根洗净的小香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吃煎茄子?她总说:“油太大”。直到后来师范求学时,读到那篇《妈妈不喜欢吃鱼头》,我才恍然大悟,不禁潸然泪下。不是油太大,而是她舍不得吃啊!我吃剩下的茄片,妈妈都会留着。晚上,小锅里,葱、蒜、辣椒爆香,把煎好的茄片放进去,加水,沒过茄片。小伙烧大约十分钟,大火收汁,这样一碗香喷喷的焖茄子就做成了。现在在饭店里也经常吃到一道名叫烧茄子的家常菜。可它的味道与妈妈做的闷茄子相差何止千万里。
“妈妈,你擀的皮子我包完了”儿子得意的说。我回过神来,儿子还真的把饺子皮儿变成了一个个奇形怪状的蒸饺。我称赞儿子,更是佩服妈妈。自以为已经强大的我,原来向她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饺子馅用完了,剩下六七张饺子皮,怎么办呢?妈妈提议和在一起,由儿子擀出一张超大的面皮。妈妈叠起来,手起刀落,刷刷几下,用手抓起,再丢向面板,撒上些面粉。一小碗分量的手擀面条出现了,正好成为小侄女可口的午餐。
“我以为妈妈很厉害,没想到妈妈的妈妈更厉害!”儿子极力称赞。
是啊,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妈妈为了让我们姐弟三个吃饱穿暖,寻常的蔬菜却能经常变出花样。目不识丁的她还学会了剪鞋样,纳鞋底,学会了裁衣服、改衣服(往往是大人穿旧的衣服,改成孩子穿),就这样修修改改、缝缝补补,一年四季,我们还能时不时的穿上几件新做的衣服在小伙伴堆里,美美的炫耀一番……
一大上午儿子没玩手机,没看电视。姥爷回来了,端着饺子给姥爷炫。姐姐回来了,拉着姐姐去厨房看。这份快乐,这份自信,是他的任何一款电子玩具都无法比拟的。
为了让儿子不沉迷于游戏。热爱学习健康成长,我也在与他的斗智斗勇中增长了智慧。为了让他吃得健康,吃得营养,曾经认不全餐具的我多少个夜晚研究菜谱,多少次在厨房一手翻阅手机,一手准备食材,烟熏火燎中摸索出一道道让孩子们胃口大开的菜肴。
原来经常听朋友说自己不会做饭,没洗过衣服,不会照顾人。我说:“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做妈妈。一旦你做了妈妈,你会向所有的“不”字挑战。”因为,妈妈的爱有多深,智慧就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