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君子”,就想起“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最近读《论语》,发现许多关于“君子”的论述。上网一查,《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
现如今,没有多少人说“君子”二字了,也许是因为世上的伪君子太多,而真正的君子又活得很艰难的缘故吧。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君子呢?孔子回答司马牛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君子不忧不惧。”意思是“真正的君子没有忧愁和恐惧。”难道做一个君子就这么简单?孔子继续说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思是“当一个人深夜反省自己的灵魂时,没有任何愧疚,自然就不会有忧愁和恐惧。”
事实上,人们心中是有君子概念的。内省不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问心无愧,这四个字简简单单,似乎每个人都能做到。内省不疚是孔子对胸怀坦荡、问心无愧的君子的总结。所谓君子,无关乎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直指本心,是内心光明磊落、无愧于心、顶天立地,从容不迫的气概。内省不疚,是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不后悔,不内疚,这个标准看似很低,大家都能做到。但是,如果事事都能禁得起考验,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情,谁又能都做得到呢?
当一个人没有恐惧时,说明他没有做过任何不义之事,也没有欺骗和谎言,他不用战战兢兢,不用担心有一天会身败名裂,也不害怕谎言揭穿的那一天。
当一个人没有忧愁时,说明他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此时,他也是一个勇者,对于人生的艰难无所畏惧,坦然面对外界的风雨。
如此说来,问心无愧其实是很高的标准,它是道德的力量,是对自我的约束。它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是卸去一切伪装的自我面对。
真正的君子,必定是谦逊的,他很谨慎的反思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自我标榜。真正的君子,也必定是宽容的,他知道道德的力量首在律己,而不是治人。
除此以外,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如若人人都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人的道德水平该有多大的提升啊。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的谦谦君子为混杂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流,我们也欣赏心胸宽广、从容不迫的高雅君子与我们和谐相处。不论社会如何变革,无论环境怎样发展,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的标准不会变,千百年来遗留下的圣贤之道还要继续发扬下去,传承下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