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Sunny,我们第三次共读的内容为第二篇•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
在前两章的阅读基础上,这一章作者又和我们分享了什么颠覆性的阅读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1.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这个规则虽然适用于所有的书籍,却特别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2.在进入分析阅读前,要用检视阅读先浏览一遍。(书名、副标题、目录、序言、摘要介绍、索引、书衣、出版者的宣传文案)
二、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1.阅读书名,可以让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获得一些基本的资讯。
2.许多人会忽略书名或序言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要将身边阅读的这本书做分类是毫无必要的
3.阅读书名很重要,但还不够,除非能在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
4.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三、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
1.理论性作品分为实用性、理论性作品。理论性作品包括实用手册和(广义的)道德论述,以及演说,特别强调,经济、伦理或政治问题的书,都是实用的书。我们可能不同意作者的说法,但是我们的不同意,并不能将这类书改变为非实用的书。
2.实用性和理论性作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三种。
(1)“知”/“行”
(2)质疑任何事的目的/质疑某件事的有效性
(3)书中出现的字眼不同:“应该、应当、好、坏、结果、意义”/是
3.要去怀疑一切
四、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1.分类:历史、科学、哲学
2.分类标准:
(1)历史(纪事):处理一些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
科学: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
(2)科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的生活经验
哲学:不会超过一般人的生活经验
在梳理完书籍的知识点之后,想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心得:
1.检视阅读是一种方法,在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检视阅读之后,应该在实际阅读中应用起来。一本书和章节的区别只是量的大小不同而已,若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检视阅读同样适用。
2.要刻意运用学过的“检视阅读”方法,不然很容易回到以前的阅读状态,又去做低水平的努力
3.发现了自己以前对书籍分类过于狭窄,这章的内容拓宽了我的书籍分类视野
4.三种阅读方式的不同:
(1)检视阅读,帮助我们快速的了解是什么?
(2)分析阅读,帮我们深入的了解里面的架构以及内容逻辑。
(3)主题阅读拓展我们的阅读的格局。
5.借鉴阅读方法:
(1)利用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第一,先快速地跟着笔尖过一遍;第二,画脑图,把这个架构分析出来。
(2)关键词抓取,抓取重点
(3)属性分类
(4)分析阅读,与原有知识组块连结看看这里面有哪些不懂的,看着全局再进行细节的投入
p.s属性分类就是在我们的大脑里面要有分类的意识,清晰地知道这一段是关于理论的,这一段是关于案例的,这一段是关于实验的等等。在检视阅读的时候,可以先略过那些关于案例的或者实验的段落。因为前面的理论才是重点,后面的案例可以先放着,它是帮助我们在分析阅读的时候去深入的理解。
今天是我第一次实践上述的阅读方法,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先去实践,然后再和大家分享阅读方法的实践经验哟~
期待我们下次相见~
下面是这章内容的视觉图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