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是什么?从制慧权来看,直觉是具有高度思维通货膨胀性扩张方式的思维运算场景下的产物。
爱因斯坦说:直觉是人类神圣的天赋,理性是人类忠实的仆人。我们创造了一个重视仆人却忽视天赋的社会。
首先,我反对那些神秘主义的直觉。直觉是大脑的某种快捷方式,但底层仍然是基于思维运算场景的。
其次,只有基于大量专业训练的直觉才有价值。大量训练的目的,是将缓慢缜密的分析显性化、程序化、模块化、快捷方式化。
以体育里的直觉为例,专业技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智慧。德国球员穆勒说:如果你开始思考,那你必输无疑。
2011年,NBA球员雷·阿伦投出了职业生涯的第2561个三分球,打破了世界纪录。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厉害,他在投球的时候会想什么?
阿伦说:“如果你在投球时刻刻意瞄准,那么瞄准的那一刻,也就是你把球投到篮筐左边或右边的时候。只要瞄准,就有各种错误发生。要想投进,你只需走到一个能够舒服投篮而不必瞄准的位置…… 接着只要身子跃起,手腕一翻,球就自己飞进篮筐了。”
换而言之,尤其是在实战中,你必须把投篮、射门这类动作内化为一种直觉,这是他的特长。
直觉是内化的思考。
我们要刻意训练那种“被理性看护着的直觉”。不能忽视我们的直觉,但不能过分相信。非专业的直觉毫无意义。
直觉力,是一个巨大的潜能,那是可以意会又抓不住,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作用的力量。宇宙就是一个大风箱,一片混沌,人在风箱里刚感觉对头了,马上又颠三倒四了。这是个正邪、高低、上下、长短、有无等,分分钟在转化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最重要的不是理性的逻辑,而是直觉的天赋。理性,总是在选择,总是在拒绝、排斥和对抗,与真相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真理是不可以被理性所认知的,真相是在纯粹和宁静的状态中被了悟的。
图灵奖得主理查德·哈明(Richard Hamming)谈到如何变得卓越时认为: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型通向伟大。
诚可谓,大道至简,惟嫌择。
这个世界并不是线性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有重重叠叠大大小小的场域影响着它的生成和发展。在大大小小的、混沌的场域中,有成千上万种依赖和独立,有成千上万种相互依存和转化,惟有直觉的天赋可以,可以把你的意愿与你本不曾预料的场域的智慧相连接而生出的灵光一现。
商业大逻辑非大数据,而是从人的根性到天地场域的直觉穿透力。
其实公司的控制权、掌控权,并不表现在所谓的人事安排、资金调动,更重要、更重要的是公司那种大的商业逻辑,那是从对人的根性,再到对公司、对资源的组合方式,再到对一个品牌的地域化,再到一个对天地的磁场,一个整体上的直觉认知,那是渗透到潜意识中的一种直觉力,这个直觉力的功夫的积累,好多人还不太懂。只有触及本质,才能旁通万物。
黄金圈法则则是在现代语境中呈现了直觉力由内而外的作用过程。
从那里出发,他们带着“为什么”的觉性致良知,然后调动内在与外在的无限的可能性。那样,就可以有广阔无限的“怎么做”,就可以有无限的表达“是什么”。制心一打磨“一针刺破天”的绝活!
一旦对“无”或“空性”有了信仰,随时准备好把一切看成是“无”的显现,知道是什么理由让某种形式得以存在,那么一个人定会从容自若,处变不惊。
无,是世界的出发点,也是你认知这个世界的出发点。心静天地悉皆归。真正地放下、静心,无论是独处还是在洪流中,你的直觉都会与那个致命的连接发生关系。
楼宇烈:“人要活在感觉和直觉里才有价值。”人工智能是超级理智的,所以人类的情感、审美、乐趣、同理心……他无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