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应该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本能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很少看到国内有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影响的影片,超哥这次选择的主题真的很打动人心,诚如某些影院的宣传标语一样,老少皆宜,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着想,孩子也可以通过马飞的经历,学会体谅父母的难处。
每个小孩儿心中都有一个奇怪的世界,那里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就像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一个平行世界。大人也曾是小孩子,可是成长过程中他们学到见识到太多东西,那个平行世界也渐渐消失,直到他们有了孩子,那个平行世界可能彻底消失,于是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中荒诞可笑,难以忍受,同样的场景一代代循环,大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迫学习,被迫接受,忘记自己年少时的世界,也无法感受现实世界的美好,他们被动接受学习,却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
在1990年,超哥饰演的马皓文无异于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父亲,即便在崇尚自由发展的如今,也很难见到如此开明的父母。他是所有孩子眼中英雄般的父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蒙受大冤,却不自怨自艾,还一步步引导儿子找到属于他的箭靶子。
作为研究院最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出本市最大的东沛大桥,担任亚运火炬手,马皓文的前半生可谓风头无量,但这样一个男人却为了给儿子做生日礼物差点错过火炬交接仪式,而他的儿子还被老师称作“缺根弦”。
从小就被老师叫“缺根弦”,父亲因东沛大桥倒塌入狱后随母改嫁,马飞成绩稳居年级倒数,甚至刚上初一就被学校勒令退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孩子的一生都废了,但幸运的是,这时候马皓文出狱了,出狱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找儿子。
为了不让儿子退学,他和教导主任打赌,马飞从寄宿改为走读,一年之内,考进年级前十。
彼时混混一样的马飞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前妻在知道这件事之后甚至对他大打出手,饰演母亲的任素汐有句台词特别讽刺,“你这么折腾干嘛呀,他本来就笨,你非得要把你脑子里的那些东西强塞给他,他受得了吗。”
一个母亲,当面讽刺自己的儿子,完全是一副放弃的态度,就想让他安安分分读完九年义务教育。这种场景现在可能不常见,但作为一个九零后,在我读中学期间却是司空见惯。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教育的概念,身为父母整日忙于奔波或者娱乐,将孩子全然丢给学校,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应该全部归属于学校和老师。我曾见过一个孩子犯了错误老师把家长叫来想沟通沟通看怎么帮助孩子,家长进门后却劈头盖脸对儿子一顿打骂,之后满怀歉意地对老师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我们实在不知道怎么管教他,还请您多多费心。”年轻的女教师望着对此毫无反应明显习以为常的学生,顿时什么都说不出口了。
任素汐一遍又一遍强调自己的儿子笨,马皓文只是淡淡一笑,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知识强塞给儿子,甚至他根本没有教马飞任何课本上的知识,但马飞却是真实的受着他的影响,一日日改变。
看完电影我第一时间去刷了影评,看到许多指责这部电影的评论,说整部电影毫无逻辑,马皓文质疑学校的教育制度最后却还是把儿子送回去参加考试,自相矛盾;还有说影片中的教育方式完全是瞎胡闹,不教任何东西,就带着孩子出去跑跑步看看草,甚至逃学去看航展,孩子的成绩就能从年级倒一冲到年级前十吗?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但我认为还真就能。做出第一种评论的观影者可能是没看懂影片,这部片子的重点在家庭教育,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指明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家庭教育时间点上排在入学之前,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开始,重要程度可想而知。面对迷茫叛逆丝毫不想学习整日沉迷武侠小说的儿子,马皓文对他却是极其有信心,他告诉马飞“只要你想,你就能。”“保证你的脑子在转动,不要让它睡着。”“永远不要停止思考。”典型的鼓励式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暗示。
他从没辅导过马飞功课,但在他熬夜画设计图的时候,马飞问他自己能不能起来看书,一般家长可能会说“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熬什么夜,白天那么多时间为什么不学习,非得挤到晚上。”,马皓文只说了一句“你可以上天”。他没有言传,却完美的实施了身教。马飞写作文没有灵感,他说那是因为没有生活,冒着马飞上课迟到的风险带他去看草地,让他领略什么叫做“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马飞展现出对飞机的兴趣,他大力支持,在请假没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带他翘课去看航展。
马皓文有一句话特别让人感动,“儿子,找到你喜欢做的事,努力做好它。”在我们的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永远只有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好大学,过上好的生活。”以至于孩子们只知道要好好学习,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只知道要上大学,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大学;只知道要过上好生活,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称之为好的生活。
马皓文和马飞重逢的时候问他为什么学习,马飞说“为了上清华北大?”马皓文告诉他清华北大只是一个过程,你以后想要做什么。马飞沉默了,也许问一个孩子以后的规划有点太遥远,但他心中应该有一个大致的目标,就算暂时不知道,也应穷尽一生去寻找,属于他的那个箭靶子。
影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马飞的学习,另一条是马皓文的伸冤之路。两者交叉,马皓文对于马飞的教育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曾经的天才设计师,替整个设计院背黑锅,入狱七年,出狱后却一身淡然到民工聚集的地方找工作,屡屡受挫,甚至被曾经否定过的人当着儿子的面羞辱,好在最后凭借专业技能,让那人请着工作。处境万般艰难,还有前妻虎视眈眈,他却能耐心引导马飞,即使一遍遍申诉不被受理,被人当球一样在各个部门踢来踢去,愤怒之下撕了马飞的航展宣传单,对他大声呵斥,他也在冷静下来之后第一时间跟儿子道歉。那个镜头将大人的无奈和孩子的委屈同时表现,心酸的同时又让深思,孩子永远不知道大人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好在这个大人知道对孩子而言这件事有多重要,所以马皓文即使让他逃课也要带他去看航展。马飞都感到不可思议,当时两人的对话是这样的:
马飞:马上就要考试了,老师说接下来的时间很重要。
马皓文:儿子,你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天,它均匀地分布在你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那些评论说马皓文只是带马飞玩闹的,可能不大记得在马皓文出狱后见到马飞的那一天,晚上睡觉之前,马飞问马皓文“爸你不教我学习吗?”
马皓文说:“我已经教了你一天了。”
就在这一天,马皓文带他看遍了人情冷暖,也让马飞看到最后他因为知识而获得工作的事实,那个“连通器原理”足以激发一个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初中的孩子,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只要他们想学,一套教科书吃透不是问题。教学方案也要求老师要学会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所以纵使马皓文没有辅导马飞的功课,马飞的进步也是必然,因为他有一个全然相信他支持他为他解惑的老爸,还发现了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文笔不佳,许多心中所想难以表达,他人的评论只是他人的见解,有缘读到此文的各位不妨带着孩子或者邀请父母一起去电影院一观,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