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2》《137 与黄宗贤》

137.与黄宗贤丁亥(1527)

白话翻译:

人在仕途的时候,比退隐仙林的时候,为学功夫难十倍,如果没有良师益友在身边时时刻刻的警醒,砥砺,那么他的志向很难不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日渐颓废和衰靡。近来我跟诚甫讲,在京城里面为学的同志比较少,如果两位互相见到对方有微微动气的地方,一定要用致良知的话头互相规诫劝正。如果一个人说话正说的畅快淋漓的时候,能立刻忍住不说;意气风发的时候,能突然就收敛住;愤怒,嗜欲的情绪正在沸腾的时候,能瞬间安静消化掉;这种能力如果不是心中有大勇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虽说如此,但是如果我们见得良知真切,想要达到这样境界的功夫却不难做。因为以上这几种问题,良知本体是没有的,是因为良知被昏昧,遮蔽之后导致的。如果良知一旦提起,立刻就像太阳出来一样,妖魔鬼怪立刻就会消散掉。《中庸》所讲的“知耻近乎勇”,所谓的知耻,就是羞耻自己不能致得自己的良知而已。现在的人大多以言语上不能屈服别人为耻辱,意气不能倾轧别人为耻辱,愤怒,嗜欲不能任性而为当做耻辱,竟不知道这些反而都是闭塞自己良知的东西,正是有德君子所应该深深羞耻的。结果现在的人不以闭塞自己良知的事情为羞耻,正是把不该羞耻的东西当做羞耻,反而不知道去羞耻应该羞耻的东西,这难道不死最大的悲哀么!诸位同志都是明白厚薄的人(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我其实也帮不上大家,只不过是希望诸位同志都能做一个古之大臣而已。古时候所谓的大臣,绝不是赞许这个臣子智谋才略特别厉害,只是一个断断无他技,休休如有容而已。(《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就像这样的一个臣子,没有什么卓越的才能,只是他的心是诚的,他的外表是宽厚的。别人有才能,他就像自己有一样;;别人能心向圣人之道,他就特别的开心。不只是嘴里说说而已,是真的能包容别人,这样的臣子来保护我的子孙黎民,不是很好么。)诸位同志的智谋才略,自然都是超乎常人的,所不能自信的,就是还没有能够致得自己的良知,未能得到那断断、休休的良知本体而已。当今天下的形式,就像得了很重的病一样,所能让天下起死回生的,就指望诸位君子了。但是如果各位连自己的心病都不能格除,怎么能治疗天下的疾病呢!这真是我的一念之诚,不能不跟诸位同志好好的讲清楚。诸位同志每次相见的时候,希望能用这个意思互相规劝,必须要克去自己的私欲,真的做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实实在在的去安民济世,挽救天下,恢复三代之治,才是不辜负当今圣明的天子,才是能报答当今圣上的知遇之恩,才是不枉来这个世上走一遭。生病躺在山林之中,只好不停服药苟延残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