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监考时,发现一个学生没有写作文。我就给他班主任说了,班主任张老师说:这个学生是培优班打下来的。现在竟然连作文都不写了,这距离咋这么大呢?这样的学生还不少。我们班也有一个从培优班下来的学生。语文成绩不咋地,原因字写差,作文没文采,还常常跑题。我就在练字时有意识地看看他的书写,鼓励他几句,要求他几点。很快,这个学生的字就能看得过去了,卷面也干净了很多。另外我发现他的文章的结构层次很清晰,又给他重点指出来,并且在班上还大张旗鼓的表扬了他,现在,这个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上次,语文还考了一百二十多分。其实,每个集体中都有靠前的学生,中上等的学生,中等的学生,差一点的学生。在这个集体中,集体给他贴了个标签,这些学生也给自己贴上了这个集体赋予自己的标签。然后就这样对待自己,反正我就是这类学生,爱咋地咋地。就这样慢慢跟别人拉开了距离,即使他换了一个集体,他在新集体中的位次跟从前远远不同,可是那个老标签还贴在他的心里。如果不及时撕掉标签,他跟原来的集体的距离还会拉得更大,很社会发展的距离也会拉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当老师,当家长的必须帮助孩子撕掉贴在心里的标签,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美丽。其实,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需要我们去唤醒,如果我们冷漠的忽视了,那么他与你的心的距离还会更大。
生活中,同一起跑线中的人,经过五年,十年 距离也会越拉越大。昔日的同学,如今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学术地位都远远超过自己的已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已经是大学教授,有的是政坛精英,有的是富甲一方的商人,而我还是一名中学教师,躬耕于三尺讲台。也许我们之间的距离跟自己当初的定位都不无关系。我记得大学时的春节联欢会我们班出的一个节目就是小品《十年之后》,当初我的定位就是高中校长。二十多年过去了,校长倒是没有当上,语文老师当了二十多年,而且仍旧乐此不疲,虽说当老师,却也常常私下议论校长的种种不是,始终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普通老师的标签。如果我能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可能早成为一名教育家了。
生活中,还是要时不时的清理一下那贴在身上,尤其是贴在心上的标签,才能轻装上前,才能不断超越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撕标签的人是谁呢?当然是我们自己。但是,有时候还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发现,多一点扶持,就会给那些在黑夜中踽踽独行的人多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