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
时间很快,我已经在产房快一个星期了,许多事情也算是比较熟悉了。这两天产房不怎么忙了,主要是给仔猪去势和做保健,在产单元只有8、9两个单元,工作内容相对前几天来说比较轻松。
今天主要是了解仔猪腹泻。这几天产房出现了许多仔猪腹泻的情况,而且大部分的仔猪是拉的黄痢,一般1-7日龄的仔猪发病较多,而且以环控稍差的母猪单元内发病率较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主要是排黄色稀粪,成水样,病猪脱水消瘦,严重者会衰脱死亡。由于这两天仔猪腹泻有上升趋势,在发现此类现象后师傅带着我给仔猪采取了以下措施:
1、保持栏舍干净干燥;
2、加强保温,产后7天接种支原体疫苗之前门窗保持关闭;
3、腹泻栏位用密斯陀干粉消毒;
4、腹泻仔猪用口服补液盐(主要成分氯化钠、氯化钾、硫酸氢钙、葡萄糖)+速补康+阿莫西林饮水3一5天,防脱水(主要用热水将这些物质溶解之后用自动给药装置进行给药);
回来后我去了解了仔猪腹泻的相关知识,对于产房来说,仔猪腹泻会相对延缓仔猪去势和做保健的工作进度,因为腹泻的仔猪就不能开展以上工作,会影响到产房的工作的推进。而且仔猪培育是养猪生产的基础阶段,也是养猪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在此阶段,由于仔猪生理发育不健全,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给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前,腹泻是影响仔猪培育的主因,因为引起腹泻发生的因素非常多,也会由腹泻引起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该病在当前养猪生产业内广泛存在。仔猪腹泻控制得好坏也是衡量产房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仔猪成活率,并将影响仔猪断奶后育肥的效果,最终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所以除我们采取的这些措施以外,主要查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仔猪腹泻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知道仔猪阶段是一个生产实践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仔猪独特的生理特点会引发许多疾病等的发生。而且腹泻也与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①仔猪的胃肠道短小、容积有限,各消化器官的发育程度较低,消化机能不完善。
②仔猪胃液分泌反射未完全建立,缺乏条件性的胃液分泌能力,胃液分泌量很少,胃内消化酶种类少含量也不足。据查询的资料表示,有研究显示:出生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也很少,只有成年的1/3和1/4左右;仔猪胃内pH值哺乳仔猪为4.0左右,断奶后5日龄内pH值上升至5.5-6.0。以后逐步下降。60日龄后可逐步达到正常水平(pH值=3.0)。此时,如果摄取饲料蛋白质过量,不能完全被消化,便会在大肠内腐败变质,产生有害物质,损伤结肠,导致腹泻发生。
③免疫机能不全。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乳仔猪的免疫能力相对比较差。初生仔猪没有免疫能力,主要从初乳中吸收免疫蛋白,因此仔猪吃好初乳很重要。仔猪本身10日龄后才开始产生抗体,但直到30天~35天数量还很少。此时如果猪舍存在病原菌或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仔猪便会因机体抵抗力差而患病,引起腹泻或其他疾病。
④胃肠道内环境生态平衡脆弱。研究表明:仔猪出生前是无菌的,在出生后几小时到24小时逐步定植了大肠杆菌、乳酸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等,形成肠道内微生态系统。通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占优势有助于健康,因为它可以通过分解利用胃肠道内的营养物质而竞争性地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从而降低有害菌的浓度、减少毒素产生、提高胃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有力地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乱与腹泻。乳酸菌最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但由于仔猪胃酸分泌很少,哺乳期间,胃的酸性环境主要靠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形成,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下降,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就会减少,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会逐渐占优势,胃肠道内菌落失衡,导致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⑤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仔猪的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体内能源储备有限,对寒冷的适应性很差。
以上这些特点都会潜在性的造成仔猪的腹泻,由于仔猪各项生理功能都不完善,外界所有的刺激都会对仔猪产生影响,因此,仔猪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一般病因可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两种。病原性病因包括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又细菌性病原所致,大肠杆菌可引起1-7日龄仔猪黄痢、10-30日龄仔猪发生白痢、C型魏氏梭菌可引起1-3日龄仔猪发生红痢等。因病毒性病原引起的腹泻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而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发生于冬夏季节,我们现在的季节就刚好处于夏季,所以此类原因可能性也有。
非病原性腹泻病因主要包括营养和饲养环境的应激,如潮湿、温度变化、断奶应激、季节温差等。
营养性腹泻主要指与饲料营养成分有关的因素引起的腹泻,生产中常见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1) 植物蛋白所占比例过高。由于乳仔猪胃液分泌量少,消化酶种类少,兼之胃酸含量不足导致仔猪胃肠道内pH值偏高,酶活性偏低,乳仔猪日粮中植物蛋白含量不宜过高。如果仔猪日粮中植物蛋白含量过高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2)日粮中抗营养因子。饲料中某些植物蛋白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致使肠道组织损伤,造成消化及肠道吸收障碍,进而引起仔猪腹泻。在各种抗营养因子中,豆粕中的蛋白质酶抑制因子的影响较大。豆粕中蛋白质抑制因子主要是Kunitz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owman-Birk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两种蛋白质酶抑制因子与肠道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抗胰蛋白酶结合后会降低消化道内酶的活力,影响饲料蛋白的消化吸收,同时,豆粕也损坏乳仔猪的小肠绒毛。
3) 营养因子缺乏。虽然维生素不是生物机体的结构成分,但它们在生物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烟酸和VB2缺乏将会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引起乳仔猪腹泻。同样,有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仔猪腹泻,如铁和铜,缺铁或铜将会引起仔猪贫血,而贫血会导致机体对大肠杆菌敏感,进而引起并发性仔猪腹泻。
4) 应激性腹泻。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体温调节系统等各器官的发育不健全,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如气温骤升骤降、仔猪转分群、仔猪剪牙断尾、换料等),就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引起腹泻。同时,在应激状态下,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并伴随体质下降,进而引起腹泻。
造成仔猪应激性腹泻的因素很多,除了上面我了解到的因素,母猪本身的营养状况以及母乳成分的变化也会影响仔猪造成腹泻。而且对于产房来说,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与母猪本身状况及饲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温湿度这一块,所以猪场的环控要求很严格,尤其是仔猪刚出生时要与母猪待在同一个栏内,母猪和仔猪要求的环境温度又有很大的差异,“小猪怕冷,大猪怕热”所以这个情况对于产房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我也了解了一些主要的防治措施:
1、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2、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给饲全价配合饲料,防止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失,以满足胎儿的正常发育;应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妊娠母猪在临产前7 d可适当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于产前 7 d 和产后 7 d 可在 1 t 饲料中加土霉素添加剂1.0~2.0 kg+菌消清 0.5~1.0 kg 对预防仔猪腹泻和母猪产后感染有良好效果;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对产仔舍进行全面清理消毒;产房应做到干燥、通风、保温,实行“全进全出”的方式以杜绝病原微生物的交叉感染;临产前应对母猪进行清洁和消毒,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房和外阴部,同时挤掉乳头中头几滴奶,帮助仔猪尽快吃上初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从而降低母猪乳房炎和仔猪腹泻的发生。
3、做好预防仔猪腹泻的保健工作。
注意仔猪舍的保温工作,保持猪舍的干燥、清爽。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最佳湿度为60%~70%。若防寒、保温措施不到位,空气污浊,湿度大就会引起仔猪腹泻。仔猪出生 3 d 左右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牲血素或铁钴合剂等,可有效防治仔猪因缺铁而造成贫血腹泻。注意及早补食, 选用高质量的乳猪料, 可在饲料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有机酸、乳清粉等以解决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缺乏的问题,降低pH 值,增加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保持肠道微生物平衡;及时清理未吃完的饲料,防止因仔猪采食腐败饲料而引起仔猪腹泻;适当限制仔猪的采食量,防止仔猪因过度采食而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同时,采取逐步断奶的方式,以降低仔猪因母子分离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4、药物防治。
仔猪腹泻要早发现早治疗,抗菌与补液相结合。一是对因细菌性病原感染而引起的腹泻,可选用诺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配合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促菌生等进行治疗。为防止仔猪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结合口服补液(氯化钠3.5 g、硫酸氢钾 2.5g、氯化钾 1.5 g、葡萄糖 20 g, 加温水 1 000 mL)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二是对因病毒而引起的腹泻,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对症疗法,口服微生态制剂,防止继发性感染, 以降低病毒性腹泻引发的死亡率。三是对因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主要是通过合理驱虫,怀孕母猪应在产前 3 个月和产前 7 d 进行驱虫,经常清扫猪舍,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母猪在分娩前 7 d 和产后哺乳期给予盐酸氨丙啉, 剂量为25~65 mg/kg 体重,拌料或混饮喂服,连用 7 d, 对因球虫病引起的仔猪腹泻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通过实际操练和查询相关资料,我们不只是做事和完成任务,对于不懂得回来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清楚后也是可以加强认识的。由于仔猪的腹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治仔猪腹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只有加强管理,把握好仔猪的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同时配合药物预防,才能有效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良好的饲养管理与生物安全措施相结合是预防仔猪腹泻的关键技术,只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培育出更健康的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