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百货公司诞生于上海南京路,并不是偶然的结果。上海的地理位置与都市文化为百货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百货公司的出现,也反过来重塑了上海的都市文化与社会风气。百货公司带来了新的城市空间,塑造了新的消费观念,培育了新的性别意识。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当年的上海,更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生活。
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上海南京路上百货公司的前世今生,不仅还原了百货公司的基本样貌与日常运作,更揭示出百货公司带来的观念革新与文化变革。了解百货公司的历史,也是在了解我们身处的现实
对许多21世纪的人们来说,百货公司是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却是我们理解近代上海文化的一把钥匙。
特别当我们考虑百货公司对城市景观、社会价值和文化生产的影响时,百货公司毫无疑问形塑了对“现代”的梦想、期待、追求或憎恶。
百货公司所提供的不只是消费文化的内容。作为人与物的集散场域,它也是观察社会关系的视镜及权力再现的空间。
百货业发展历史:
1852年,法国商人亚里斯泰德‧布西科(Aristide Boucicaut)在巴黎市中心开了一家店,希望在这个迅速富裕的城市中赚到一些钱。
1917年10月20日,中国第一家自建百货大楼先施公司在上海南京路正式开业。当时由于到商场的人太多,整个南京路都堵塞了。先施公司不单纯是一个购物的场所,开业当日,其附设的屋顶戏院、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开张,杂耍、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吃点心的,一时间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连忘返,数日不归。
2000年至2003年期间,百货业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04年下半年,销售收入与毛利率才开始同步上升,并在此后几年稳定、快速增长。专家也曾据此预测,百货业又进入黄金发展周期。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深入的影响,这一进程开始变得充满变数。
2008年百货企业的扩张并未因此减速:首先,一些外资百货企业仍在抢滩中国市场。2008年8月1日,韩国乐天与银泰百货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黄金地段联手打造乐天银泰百货。这也是韩国乐天继在北京市场上收购万客隆进军超市领域后在百货业态上开出的首家店。
英国著名零售商玛莎百货的内地第一店于2008年10月在上海正式开业。上海门店由其全资拥有,占据南京西路863号的四层楼面,建筑面积为4900平方米,是玛莎百货亚洲的最大门店。此外,日本永旺北京首店也于2008年10月正式开业。包括百盛、新世界等内外资百货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加快开店速度。
内资百货企业也争相开店。北京王府井百货在2008年上半年开出内蒙包头第二店的基础上,2009年也将开出北京大钟寺店、太原店和兰州店等新店。茂业、深圳佳华、天虹等企业都在扩张。由此可见,在上半年百货业增长良好的情况下,百货企业的开店计划仍然按部就班,至少2008年没有出现大的变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百货也在电子商务中频繁出现,电子商务中,卖百货比较专业的b2c网站有哈妹网,c2c有淘宝网等。
随着优质电商“竞合拓市场”逐渐扭转“烧钱换市场”的游戏规则,当当网和一号店,联手合作,让电商品类竞争从粗放扩张回归到精细运营的轨道。在电商激烈竞争、行业以亏损换份额的背景下,两大互驻品类均是盈利品类,双方互驻后,将提升各自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