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叶子,我又来啦,今天我们来拆《认知颠覆》
开篇作者给我们揭示了思考得本质是建立事物得连接,而学习得本质是建立结构。我们大脑无法构建有效得连接,这点我很同意,感受最深就是读了本书,最后发现什么也没记住感悟很少,收货很少。作者说了一个我一直混淆得问题,就是记住/感悟=学习。首先随着信息和科技的发达以及未来AI 的发展,我们已经不需要记忆很多东西了,我们只需要把知道的东西分门别类的归档好,在用的时候能找到就好。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处理设置符合自己的分类形式。其次感悟不等于学习,它最多只能算是学习的一部分,因为以前常常会有读书只要用心感受就好不用随时做笔记摘抄,不然就读书的爱好就成了出去吃饭只为了拍照发朋友圈,使爱好的本身索然无味无法尽情享受读书之美。但是我错了,我发现一本书读的时候我会感触很深,甚至有鹈鹕灌顶的感觉。但是几天后或者几小时后我就往的一干二净了,就像是参加活动时激情澎湃,活动过后我还是那个我一点没改变。所以我开始拆书,为了不降低读书体验就把每本书都读完了再拆。这样真的很好,就像你吃完了饕餮盛宴,又能回味一遍。好像又吃了一餐,但是这次你却能品尝出每一道菜的绝佳味道,比第一次吃更有味道,更香甜可口。而且我长时间后还能再找到我的感受。感觉乐趣又变得绵厚了很多。再次我认为读书不仅仅只是为了感受感悟,虽然我最初确实是因为这个才读的,因为我比较感性。但是我发现还可以有更多的收获,一个是学以致用一个是连接,学以致用大家都懂,我们来说说连接,也是作者的观念。这个给人感觉就很高级了,就像乔布斯能将书法和灵修用在苹果手机设计上,这已经脱离了普通的运用,而是找出事物的本质,然后将它运用在其他事物中。对于我们找出事物的本质都很难,就别说运用到极致了。
第二个作者提出的观点是学会自我赋能,他说记住一个概念,如果你是用意志力来完成突破,那多半你还停留在初级水平。一语道破天机,就好像懂你所有的不如意,委屈的你哇的一下哭了起来。我是那种闲不住的人,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今天立下的flag, 比如学英语、学乐器,减脂塑身、跳舞、早睡早起、坚持投稿、学网课。可能三天后就放弃了。真的,很多能坚持三天的我已经用了无比的意志力了。然后自己就进入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啥啥没学明白啥啥不会,从来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技能,但是钱一分没少花,每次励志之后相关器材啊书籍啊准备齐刷的。最后的结果都是堆在家里吃灰。这么多年唯一坚持下来的习惯就是看书。因为读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虽然我不是什么高手,但是我能感受到作者所说的,在高手的眼中,成长充满了乐趣。他们完全找到了沿途自我赋能的方法,源源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能量。其实为什么很多能做喜欢的事情进步很快,因为他愿意做所以没有报酬没有奖励他也愿意做,做出成绩来,大家开始夸赞他表扬他说他有天赋,他既得到了做喜欢事情的乐趣,又得到了外部的肯定。做的就更开心了,更有动力了。而在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想,有没有报酬,我能不能做好,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别人不认可我怎么办?所以我提倡一个观点是你成绩做出来别人自然会肯定你,而不是别人先要别人肯定你你才会去做。在此之前我们不防大胆的无所顾虑的多试一试。
在谈确定与不确定时,作者说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改变命运,无非就是把生命变得更确定一些,那为什么把不确定变成确定的过程总是很难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转换的那一瞬间,决定因素就源于你与生俱来的天赋——思考(thinking)。多数人却不太热衷使用这个天赋。
就像雷军说的很多人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同意作者的说法思考是很痛苦的,因为很多事情我们很难想明白,很难很难。对于思考与不思考我有一个比喻,快乐的猪和痛苦的人,这里猪没有任何贬低的含义。只是想说明思考的人很痛苦。但是思考明白了是痛苦的人,思考不明白就容易成为痛苦的猪,即混沌又痛苦。作者鼓励我们成为“独立思考者”将现在的不确定变为未来的确定。其实就是真正的“独立思考者”。大概是指一种有远大目标,同时也有清晰可执行的计划,每天如修行者一般持续去做的人。
比如,乔布斯就是一名Shaper,他可以先设想一个伟大的产品,然后一步一步做出来。
如何成为Shaper,找到所要做的事情的关键节点即枢纽节点!
比如,找工作这件事,多数人都是直接写一份简历去面试。
而全球顶级的HR会这样建议:对简历的准备时间不要超过找工作所花时间的10%,而剩下的90%的时间,应该不断地去和对你面试有利的人脉接触。
好了,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叶子读书社群公众号,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