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二师兄
吴军说:“一条河流的水量,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影响力也如此。”
001
深度
富兰克林的一生,从未停止写作和读书,也正因为他几十年这样做,他才能有如此造诣,成为当世以及后世楷模。
他是做印刷出身的。他老爸在他小的时候一直在试探他对什么感兴趣。偶然机会,让他跟着哥哥做印刷,没想到他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似乎,他天生喜欢文字。虽然他做的是印刷生意,但是我却觉得他始终跟文字有些不解之缘。因为写作,造就了他的传奇。
为了练习写作,他跟别人互相点评,模仿别人的文章。他不像我们,一度寻找着所谓的方法,他是想了就去做,自己研究,因为没钱,没老师。
练习写作时,他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于是呢,他挑选几篇有趣的文章,把每句的大意摘要录出,放置几天以后,再试着不看原书,用自己想到的某些合适的字,就记下的摘要加以引申复述,要表现得跟原来的一样的完整,把原篇重新构建完成。然后再进行对比,发现一些错误并加以改正。
反复了几次,他发现自己的词汇量不够,基于这个不足,他开始写散文。他也告诉我们,散文对他的一生是极具影响的。
当下年轻的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唯有先立足于深度。
这是流芳百世的世人前辈用生命告诉我们的道理。
002
宽度
没有这种深度的积累,他又怎么可能拥有多重身份?
就我知道的,他是一个作家,一个外交家,政治家,还起草了《独立宣言》,建立了美国第一支志愿消防队,他还是个科学家,发明了避雷针,首次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
他的身份太多了,但是他发家,是从印刷,是从文字,在这个方面他积累了足够的深度,而他,本人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见过世面,又有诸多领域的朋友,恐怕再拓展宽度已然不是问题。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不朽的成就。
为什么一个人能够如此优秀,如此全面,可能源于习惯吧。他说对于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需要加以培养;我认为每日必须进行自我检讨……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一生如此。
想要你的生命有足够的长度,那要先做好深度,最后,去做宽度。知道为什么黛玉那么孤独吗?有深度,却没宽度,没人理解她,她也不屑理解别人。
003
长度
看完《富兰克林自传》,他的一生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轰轰烈烈,反而像我们普通一样,平平淡淡的学习,交友、做事。我再去翻看别人读书笔记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错了,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有我学习的地方。
就从这本自传来说,很薄的一个小册子,但却流传200余年经久不衰。现在被美国收为藏书,而这也确实说明这本短小精炼的小册子究竟有多么精髓了。
一本自传流传千古,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是臧克家怀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而富兰克林生命的长度,正如这句话,绵延不绝,一直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