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绯Freya,图|网络
最近重新翻了翻《红楼梦》,配合着《蒋勋说红楼梦》一起看的,发现其实每个阶段看《红楼梦》都会有每个阶段的体悟,很神奇的感觉。
看到“护官符”章节,心里头会泛起莫名的情绪,一方面写实与现实的无缝对接,一方面只想做个旁观者,明明知道这种情况在所接触和所听说的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可偏偏一点也不想了解或者不想费脑筋去想。
常常会有人在我耳边讲述或者告诫,谁谁谁和某上司沾亲带故,谁和谁不和,谁跟谁矛盾,别和谁太近太远,别轻易开罪某某人……不知道曹公写这些人的时候是种什么心情,反正日常工作中我对于诸如此类的事情非常反感。
是否仗着和上司关系近就可以毫不顾人、颐指气使、趾高气扬、为所欲为?是否上面的人拉帮结派,下面的人就必须得选队站?是否我和人走得远近得罪了某些有后台的人就不得安稳度日?
真心是,有什么是挨不得、碰不得的人,多大点地方又有多大点权力?搞这一套乌烟瘴气的鬼东西!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原谅我对于世事不洞明、对于人情不练达,或者说,根本不想。
也有人给我推荐“厚黑学”,不好意思,学不来。有些东西真不是学什么就会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比如说,宝钗说得话,黛玉不会说,黛玉能说的,宝钗也不见得敢说,性格使然。
年纪越大越发觉得黛玉“真”的可贵,她确实是《红楼梦》的灵性之所在,失掉这一块的内容,整个小说或者世界都是灰暗的,她“冷”亦冷得至情至性。
蒋勋说:“宝玉跟黛玉之间有一种亲,这种亲是外人参与不了的,连宝钗都无法替代。可是越亲越斗,两个人最亲的时候,常会生很多闲气。有时候亲如夫妻、好友,就会讲这种故意气对方的话。有时候在人世间要证明那份宠爱是非常奇特的。
黛玉跟宝玉之间常有这个东西,可是宝玉跟宝钗没有,他跟宝钗在一起反而比较有礼貌。从小一起长大的那种关系,是第三者无法加入的,可是宝钗一直想加入,也一直想替代。黛玉一直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不可能有这个位置,因为她背后是没有支撑的。”
深有同感。
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看得时候眼眶是湿热的,曹公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应该不是虚指,在他那个年纪,经历过那样的变故,回首往事,情节可以虚构,小儿女的情态却格外真实。
尤其电视剧对于这段的拍摄也是极为动人,黛玉和宝玉的这种不同于他人、外人也插不进来的“亲”,斗嘴也好,呕气也罢,都是专属于他们之间的温情细腻。
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有一座专属的秘密花园,打开花园的钥匙,是两人之间绝密,没有人可以破译,也没有人可以代替,那是独一无二的。
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
宝玉或许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来吧,但自然的不就是最真的么?这当中的亲昵、深情和命定,若有类似情感经历,再次品读咀嚼,定会内心敞亮如斯,也怅然若失。
这世上果真还是“情”最感人至深。不知道越来越活成“宝钗式”的姑娘们,还有没有“黛玉式”的剔透晶莹的心肝,给世故圆滑留一块内心净土吧,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