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本不该下雨,但还是下了。这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洒落在本不安分的泥土里。滴滴答答,敲打在本不安静的心窝上。对面不远处,传来了大孩子的嚎哭声,带着春天般的怒放和奔放,夹杂在这雨声里,别有一番滋味,想必是被这春雨憋的。
农历三月三快要到了,祭祖是故乡的风俗,听说全区可放假三天,这是我们小时候所没有享受到的。以前学校一般会在三月三当天偷偷放半天假,让学生各自回家与族人一起祭拜先人,祈求先人保佑自己学有所成,家人幸福安康。每次祭拜先祖,我都是双手合十,指尖贴于印堂,眼睛微微闭起,嘴唇轻轻蠕动,来个恭敬的三鞠躬,虔诚地寄望于九泉之下的先人。虽然紧接的日子,似乎不尽如人愿,但每年也还是恒久不变的赴约。自从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之后,作为地方特色的三月三,也顺理成章的得到了呵护,今年开始全区学校等机关单位统一放假三天,真是可喜可贺。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想着有一天,三月三的民俗会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乡的三月很美,美到令人窒息。
晨起登楼远眺,是连绵不绝的山,有似藏龙卧虎、骆驼白马、乌龟神兽,更有似老态龙钟、顽童戏耍,错落有致,有三月烟雾的萦绕,犹如人间仙境。近处的老屋,一眼望去,仿佛看到岁月凝固的印记,还有村童的嬉戏喧闹犹在耳际。三月的青竹,沐浴了晨光,五彩的露珠挂在叶尖上,熠熠生辉,顿时变得清虚而高贵。我不禁掏出手机,让美丽的画面定格在三月的清晨,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发到朋友圈共享,圈友们的反应甚为强烈,这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有预约要到家乡一游的、有赞家乡大美的、有恨不得立马要过来的……,那是几乎刷屏的节奏。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很好客实在的人,大家迫不及待地要过来亲临此境,做回仙人。
我们村子 的后山是连绵的土山,与远处的石山遥相呼应。唯一遗憾的,就是土山原本的一片松涛和满山的山花野果,被一片焦虑的速长桉代替了,很是忧伤。三月里,原本满山遍野的白色金英花和紫色的花秥子都变成了孩提时的记忆。放牛是儿时最有诗意的活,后山积淀和珍藏着很多大人小孩的故事,那故事朴实而又有点春心荡漾。在那翻起了很久的田地间,春意正在一块块刚苏醒的泥土里浸染着,点缀上夺目的绿色,牛儿在田间寻找着春的气息,八哥鸟儿一群群地,忽而飞来,忽而飞去,有的警觉地漫步在田埂上觅食,有的骑在牛背上,忙碌地清理着牛虱子。几个放牛娃在田里用泥块搭起了窑子,做起了红薯窑。那可是个技术活,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很讲究,看风向,找位置,然后小心翼翼的堆砌。最后能够成功的封顶是一件最令人振奋的事。
三月的风,乍暖还寒,我来到了久违的后山脚下,一片片桉树林,遮挡了上山的路,脑子里依稀的记得,童趣洒落在每一个角落里,哗啦啦的一阵风吹过,那么的寂静,牛儿的身影已经无处寻找。我深吸了一口气,对着山上呐喊“么……”。回声过后,只有一片沉寂,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