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之七:着一字则境界全出(5)

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轼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杜甫《月》诗开头两句是: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两句深受历代论者的称赞,连苏东坡这样的大家都推许为“古今绝唱”,这两句之所以为“古今绝唱”,主要得力于“山吐月”三字,尤其是其中动词“吐”字。

在诗人笔下,山仿佛具有生命,可以把月亮随便吞进吐出。这种表述把夜深人静时月亮从黑幽幽的山脊升起的瞬间景象写活了,极富神韵。

“山吐月”句固已出人意表,“水明楼”句更令人叹为观止,月照水,水生光,光映楼,楼因此而灵动起来。

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样的名句浩如烟海,枚不胜举,名句的句眼立即将耐人寻味的意境自然地呈现出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刺激 ,使作者与作品得以千古流芳。

着一字系列到今天就说完了,完全是解剖麻雀,从实例到感性,悠然心会,欣然一笑,切莫与评论者论列,羞煞散人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三大理论观点 古典理性理论观点 权变理论观点 组织行为理论观点 二、 八大学派 三、知识管理的主要模型 知识管...
    淼帅校长学习力阅读 1,090评论 0 0
  • 姓名:顾林林 公司:上海陈工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411期】反省一组 学员 日精进打卡第318天 【447期】乐观一...
    紫魇阅读 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