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想做菜馍,今天晚上终于如愿以偿。
这个疫情期间,我们基本上保持着每日两餐的节奏,有一次,儿子表达了他的不满,说早餐十点多,有点晚,影响他学习。
他之所以把学习效率低归结到因为一日两餐,是因为那几天我对他的学习督促了一下,他正好找个理由与我对抗。
结果把早餐时间调早之后,他自己不适应,一定还要按照之前的时间点。
就这样一两个月的疫情后,再见他同学,差不多都是增了十斤,八斤的,只有我们一家体重基本保持不变。
印度瑜伽大师萨古鲁说,如果你过了30岁,最好从一日三餐减到两餐。空腹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是最高效的。
在第一个菜馍出锅后,我发现爱人开始向我表达他的不满,说我把他使唤的团团转,而且说话语气明显带着情绪。
我看话风不对,赶紧回到自己身上保持觉察,原来是我的急躁情绪影响到了他,让他觉得被催促的浑身不舒服。
我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我觉察到是因为我的头脑层面有以下几个限制性信念:
1.菜馍一定是刚出锅的时候,味道最好,凉了就不好吃了;
2.第一个与最好的要先给儿子吃(这才是好妈妈),有瑕疵的是爱人的(这个已成为习惯);
3.我要把菜馍全部做好,自己再吃,这样不耽误时间(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足够好)。
第一个菜馍出锅的时候,我一边喊儿子过来先吃,一边手里不停的在赶着做第二个。
但儿子一直迟迟不过来,眼看着第一个菜馍要凉了,我与爱人还都在忙活着,我擀皮,他被我使唤着做其他的。
我的心里那个急躁啊……所以,与爱人说话的时候,才会火药味比较浓。
当我回到自己身上,觉察到这些信念的时候,才意识到其实是我很想先吃第一个菜馍,但又觉得这样做,自己就是一个自私的妈妈,一个不管别人的自私鬼。
其实,这个菜馍是我一直想吃的,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先吃呢!
儿子已经被喊了好几遍,许是还有课没听完,让我们先吃……
爱人也觉得不怎么饿,他半下午的时候已经吃了一些东西。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把手头的擀面杖放下来,开始第一个吃起来。
这次终于又突破了一些过去的信念系统,一个人有生以来第一次不顾他人的先吃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只要家里来客人,尤其是父亲的朋友,一定是让其他人先吃好,我和妈妈,妹妹通常是在厨房,随便凑合吃点。
在男性为主导权的家庭氛围下,女人要先人后己似乎成了固定模式。
就在我以为自己已经突破了这些模式,在现在的小家庭里经常享受“女王”般的待遇时,我还是情不自禁的重演了一回过去的模式。
每个人的模式都在潜意识里被隐藏的好深,像这样一个多年来被我一直戴着的“老好人”面具,尽管学习了这么久,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暴露出来,尤其是在最亲密的人面前。
爱人在旁边说,你先饿了,就先去吃!我们可以再等等的,不需要着急啊!
儿子也是迟迟未出现,他应该是还没有饿意,不然早过来了。
外面没有别人,一切都是自己在演戏,不肯放过自己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其实心里的那个着急,只是因为自己被过去的信念束缚了,真的没有人逼自己一定要先把所有的做好,才可以吃。
当我把第一个菜馍吃完后,我的心情开始平静了很多,之前的那种急躁也消失不见了。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爱好自己,才能不把情绪垃圾无意识的丢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负面情绪买单。
随时随地的保持觉察,可以发现更多潜意识中被隐藏的限制性信念与过去熟悉的情绪模式。
事实证明,我们越了解自己的潜意识,越不容易被控制,内在也相应的会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