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的安的作品,翻开目录,第一眼就看到了那篇小说,不长,短篇,可男孩看了很久。他记得自己当时在想,这是两个女生的“爱情”。晚自习,他突然地哭了。后来,这本书,男生送给了他的同桌,同桌看后也是惧怕,最后将书隐葬在书架的角落。
去年《七月与安生》电影上映,男生回想到以前,想要去观看,却又怕电影会不成熟,安的文字,心气在于纸上,而电影的要求并不允许与书本同化,若是处理不到位,难免沦为“烂片”的存在。后来,一切安好,而且电影的评分不断升高,各路演员力荐,他也是很开心。他看了电影,一开始有些失望,终究电影是妥协了。可是后来,看到电影两位女主获奖的直播,听到“七月”说“七月与安生本来就是一个人……”他想,其实到这一步,足够了。
不止“七月,安生”,相信对于很多女生,或者说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友谊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摧毁,然后重建的过程。并不是说必须争吵,必须对抗。这种摧毁是内心认同与情绪的发酵,因为相互共通,才会产生“破坏”,可是,相同于七月的“我恨过你,可我也只有你”,很多时候,我们厌恶的事物,其实在心底,却是自己最重要的存在。也许自己时常不认同这种存在,就像醉酒,醉者不醉。对此,无需多言,也不能多说,说多了就变了味。
所以,《七月与安生》从来都不是一个写男女之间爱情的故事,如果有爱情的存在,也是“七月与安生”之间的爱。男主只是影片发展的需要,电影不能允许突然的无原因的变故,所以才有了男主。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错爱”,三角恋,七月与安生的命运里也会有这样的裂纹。看似是为了爱与不爱,其实终归是与不同的“自己”产生对抗,产生疑惑。我不想把价值观扯到上面,但确实,从小安生与七月的不同环境,不同成长在相同的陪伴下,隔阂与矛盾其实是无时不在的。两人的成长,方向是固化的,但潜藏的心态逐渐清晰化,凝成型。从七月与安生的“窥胸之交”,她们的陪伴使彼此融入对方,相信没有人可以接受另一个人每一眼每一个动作都能窥视到底的存在,这是一种难得的恐惧。换言之,七月的心里已经种下一个安生,安生的成长,一直会有着七月的影子。
电影的英译版叫做《soulmate》,意为灵魂伴侣。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之间的对待,如原著开头一样,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她们互相找到了对方,一起成长,但彼此之间还是有着不同。这是一种不认同,但更像是一种“不得到”。七月与安生确实是一个人,这么说并不是意为“灵魂的结合”。无论是飘荡的安生还是安稳的七月,都是彼此对立的一半,被分割束缚,却不稳定,内在外泄,有着不确定的变化的因素。在年少时,这些不同,对立却意外和谐,可以说,没有对方,自己的后来的样子并不是如此。七月和安生,相互改变了对方,却远未成为对方。后来的分别,做到了停止。如果七月真的留下来,破坏将任然发生,却也会不断重建。七月与安生是对方,是另外一个“惊艳”的自己。但七月与安生的结合,面貌是模糊的,不是自己。
与原著相比,电影少了许多内心的对抗,但重在成长,回归生活。对于如此,也算是足够了。影片最后的多次反转,使影片有了一种深邃的美。七月的离去,让人悲伤,却和原著中安生的离去不同,原著中的罪责在影片结尾化成了坚守与纪念,使人清晰清醒……
《七月与安生》是一个说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