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发展至今文字形式和内容,甚至文体都较文字形成之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唐诗宋词是现代人理解古文的普及读物,群众基础语文教育皆始于此,那么群众对古文的普遍理解也止于此。非中文专业的人很难深入理解古代经史子集,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理解局限在当代文人的解读,而我国文学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难有便利的技术手段和开放的文化环境去真实还原古代文字信息,总体来讲大部分白话文对历史的信息解读,是失真的。这也是当代社会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宋朝进行时等用大白话讲历史的文学作品得到追捧的原因,那就是市场(群众)对真实历史有着巨大的求知欲。
大白话指的就是当代语言,是80后的主流沟通语言,融入了网络文学和时代发展的印记。大白话既有对古代语言的继承,常用字大部分遵循了历史赋予的基础意义,但更多的是发扬和革新。古代文学由于是庙堂之人特有的权利,故讲究婉转、韵律、含蓄美,比较脱离普通群众。今天的大白话沟通交流功能强,文学性弱,故直白、朴素和世俗,贴进平常人的生活。当然大白话也能编辑出文学美,那就需要用博古通今的学问来进行内容编辑。
今天很多带有古风的歌曲、段子流行,就是古今文字混搭的用法。有语文学专家批评此现象,认为不专业,有误导群众审美之嫌。因为从古代文学视角来看语言用法有悖伦常,从现代文学视角来看,语言形式又不标准、通俗,属于无法归类的语言范畴,简称异类。
专家是以既定的文学标准来审视作品,对文学作品分门别类进行专业化评价。这里有一个问题,非标准的作品就不能是优秀作品吗?非标准的作品大众就不能喜欢吗?标准是唯一真理吗?
标准是某个细分领域为了有效普及和交互而制定的能明确定性定量评价的条件集合,标准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存在。以中文为例,从古至今每个历史时期的文人都为中文的发展变化注入新元素,新旧更迭,在继承和发扬中形成了当下语言形式。可以说正是因为旧的标准一直在被突破,才有今天的大白话。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我们的选择。
应当有包容的视角看待当下发生的新事物,即对待专业领域的文学以专业视角评定,对待非专业领域的文学形式,对待大众喜闻乐见且无伤大雅的语言形式,开放包容。时间会大浪淘沙去伪存真,让我们的中文在时间的长河里畅快的流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