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官场看海瑞,活在当下的淡定和从容

小时候从电视剧《海瑞罢官》中,认识了清官海瑞,他因为清廉、爱民,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高大的形象。

读《明朝那些事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让我再一次认识了海瑞。

01

海瑞的父亲是一名秀才,四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困苦,靠母亲做针线活补贴家用。

海瑞母亲非常重视教育,家里再穷再苦,都保证海瑞吃好喝好,能安心上学。

可见海瑞的母亲非常有远见,明白上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

海瑞每天两点一线,他几乎没有朋友,除了读书,也很少跟他人交流,虽然几个叔叔都是进士或举人,有不错的发展,对海瑞家却没有什么帮扶。

孤单的生活和四书五经的学习,让海瑞的价值观世界观变得非黑即白,偏激孤僻;

艰苦的生活,造就了海瑞顽强和不服输的性格;

海瑞参加科考,屡考屡败,终于在28岁时,考入县学,成了生员,36岁考中了举人,又考了6年进士,最终没能成功。

虽然多年苦读,海瑞应试能力还是比较一般的。

明朝,举人也可以做官,但不如进士起点高,机会多,还要排队等待,而且做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官,可实在考不中进士,总得工作吧,海瑞就决定开启做官的生涯!

02

海瑞等了5年,等到了一个福建南平县教育系统官员,跟现在教育的火爆不一样,明朝时期,这属于清水衙门,被称为不入流的官员。主要管理县学的学生。

41岁的海瑞一上任,就规范考勤制度,让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生不得不按时上课,被学生送了个外号——“海阎王”。可见海瑞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海瑞与众不同的是,不收取任何学生的礼金,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也让学生和家长们肃然起敬!

面对上级的考察,海瑞淡定应对,别人下跪他站着,因此挨骂他平静地听着,听完了行个礼就走人了。

这真的是活在了当下,活出了自己,一心只是把事情做好,既不想发财也不想升官,工作的意义就是做好当下的事。

三年之后,海瑞升官了,被任命浙江淳安知县。

新官上任三把火,海瑞一上任,就宣布废除一切陋规(所有灰色收入),这把火把官员们都烧急了,明朝官员工资低,只靠俸禄过日子,生活会很清贫。

于是,大家“非暴力不合作”,都请假了,变相罢工了,县衙瘫痪了。

海瑞却不慌不忙,全都自己干,时间长了,大家怕真的丢了工作,被下岗了,赶紧乖乖回来上班了。

海瑞工作中坚守原则,生活更是要求苛刻。不仅家中生活清贫,进京报道,不仅不送礼,整个旅途期间,能走路不坐车,别的知县进京至少上千两银子,而他只用了五十五两,震惊了县衙财务。

海瑞的内心是安定的,因为他只需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去做自己就可以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海瑞迂腐,他其实是很灵活的。

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出门旅游,不仅公费吃喝,还连吃带拿,即便如此,很多官员也期待胡公子光临,以便能跟总督攀上关系,为自己铺路。

然而,当胡公子到淳安时,海瑞也让总督认识了自己,不仅没有花一分钱,还挣了一笔。

胡公子住进招待所,不仅没有等来县太爷的请安,对海知县按照普通客人的招待非常不满,大发雷霆,把招待所服务员和厨子吊起来打了一顿。

海瑞丝毫不惧,让人把胡公子也吊起来打了一顿,还把身上的几千两银子搜刮了充公。

然后给胡总督去信,借用胡总督说过的要求州县节约,过路官员均不准铺张浪费的由头,表示胡总督一定也是教子有方,他刚招待的胡作非为铺张浪费的胡公子是假冒的,并表示维护了总督的名声,并将人质押送回去。

这是多么机智的应对!胡总督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自认倒霉!

种种事迹都表明,海瑞先生在官场并不受欢迎,但不受欢迎的海瑞却做出了好的业绩。

淳安县在海知县的治理下,三年的时间,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升高,考核业绩优等。

海瑞又升官了!

然而,由于是就地直升为嘉兴府通判,本地官员叫苦不迭,皆大欢喜的欢送仪式,变成了极力的找关系弹劾,就这样海瑞被调到了穷乡僻壤的江西兴国做知县。

海瑞依然淡定地做他的知县,专心致志地干活,在他看来,跟之前没有任何区别。不得不说,海瑞的内心真的很强大,轻易不被撼动。

然而,不到三年,海瑞被调到了京城,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正六品。

在京城面对的就是皇帝了,于是就有了历史著名的海瑞天下第一名疏《治安疏》,指责皇帝不理时政,一心修道,引起嘉靖皇帝震怒。

海瑞上疏之后,却准备好了棺材,等待发落。

海瑞对官场的规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却依然选择了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事,无所畏惧,宁愿赔上性命。

本来要被砍头的海瑞,被发落去蹲监狱,在嘉靖皇帝死后被释放,性命无忧。

03

在昏暗的官场,清官海瑞上怼领导,下治下属,跟同等水平的人相比,为什么能安然无恙,还官运亨通呢?

首先,海瑞能为领导创收

海瑞虽然没有左右逢源送礼拍马屁,但工作能力够强,业绩够好,作为领导,虽然喜欢钱财喜欢被拍马屁,更重要的是保住官位,官位在,一切就在。

海瑞一心工作,用业绩说话,下属的业绩,就是领导的业绩,有业绩官位就稳定。所以,没有领导会为难一个给自己兢兢业业干活不求回报的下属。

如果所有的下属都只会送礼拍马屁,业绩做得一塌糊涂,自己的乌纱帽也就难保了。

所以,做好分内工作,用数字说话才是硬道理。

其次,世上还是好人多

这里所说的好人,是指正派、客观的人。

虽然官场昏暗,但是会识人,会用人,公平公正的人还是多数。

海瑞第一次升迁,从教育官员升为知县,是因为得到了福建学政的欣赏。

海瑞的第二次升迁以及被弹劾,还是升到了礼部侍郎的福建学政朱衡的提携帮助。

甚至后来进京任职,都是随着朱衡官位的升迁,海瑞随之得到了升迁。

朱衡可谓是海瑞的贵人,海瑞的业务能力,海瑞的正直,都得到了他的认可和赏识。

当海瑞把胡公子吊打一顿并抢劫一空的时候,海瑞的大领导胡总督也并没有用手段整治海瑞,给他穿小鞋,要知道,这对胡总督来说,用点手段整治一个小知县是小菜一碟。

因为胡宗宪也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心里很明白是儿子做得不对。也非常了解海瑞的个性特点,就不了了之了。

当海瑞因为上疏要被皇帝砍头时,被当时的首辅徐阶劝住了。

因为徐阶也是一个一心做事的人,是一个好人,虽然平时也收礼,但是不收礼该办的事也会办,他也不希望国家失去一位能干的忠臣。

海瑞坚守原则,做正确的事,做该做的事,做出了风格,做出了名堂,在昏暗的官场,可以说都能顺风顺水,可见,做对事是多么的重要。

04

海瑞因为骂皇帝进了监狱,却成了无数官员的榜样和老百姓的偶像,甚至他的画像被挂在老百姓家里被供奉。

海瑞出狱后,在徐阶的支持下,官越做越大。徐阶知人善任,却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海瑞管辖的区域查贪污腐败,查出徐阶是最大的地主,海瑞毫不犹豫地开始斗徐阶,却被徐阶的对手高拱利用,打压徐阶,海瑞却浑然不知。

像海瑞这样的人,能做事,有原则,不求回报,吃苦耐劳,却只适合干活,不适合搞关系搞斗争。

海瑞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官场的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中,不择手段地清理着抗拒着官场的贪污腐败,嫉恶如仇,一生都没能走出来!

其实,这些黑暗,很多官场大员都看到了,但是他们不只是抗拒,他们还有能力去权衡去解决。这是认知的层次不同。

海瑞的故事警醒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打破固有的思想束缚,人生才能不断有突破,眼界才能开阔。

05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一定要接纳自己,爱自己!

了解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做到最好,相信生活一定不会太差!

持续地学习成长,提升认知,开阔眼界,多与优秀的人交流,更新自己,人生会有更好的发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