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他打击豪强,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01、出身贫寒,志向远大
海瑞在公元15 14年1月22日出生在海南琼山,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面。
海瑞的父亲海翰只是个廪生,海瑞4岁父亲去世了。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刻苦好学。
1526年,十四岁的海瑞入私塾读书,他立身行道,“稍知识即欲学为圣贤”。
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
1540年,二十八岁的海瑞入郡学读书,被人称为“道学先生”,连郡学都对他尊敬、佩服。
02、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
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写了一篇《治黎策》,在这篇策论中,提出开通十字道路,设县所城池,中峙参将府兵备道的见解。海瑞得中举人。
1550年,海瑞上京城参加会试。海瑞向中央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
这一建议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这次会试海瑞落榜了。
03、当教谕,刚正不阿
1554年,两次会试都没考中的海瑞决定放弃科举考试,广东布政使司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
海瑞初任南平教谕便针对南平县学弊端提出整改设计。他在《教约》中为县学、生员立规定矩。
其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学业制度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反映了他的为学思想和对生员的要求。
他规定生员必得在五日内如实将自己的年龄、籍贯、三代家世等情况向上呈报,并请提学道重造册籍。
他要求生员需潜心学问,不要做义气之人,做文章要诚实、真心,而不可参考那些“讲章墨卷”。
从学业角度,他与诸生约定,“将四书、本经、通鉴、性理分为十二分,应月考。
海瑞教育学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主张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
他执教期间,有朝廷的御史到县学视察,其他教师都跪在地上地通报姓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
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
两个训导低低地跪在旁边,海瑞一人高高地站在中间,一眼望去就如同书房中搁笔的笔架山。
巡视工作草草收场,“海笔架”的声名就此鹊起。
04、初入仕途,展示能力
1558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他针对官吏奸邪狡诈、贪污腐败,他整顿官风、肃清吏治。
他写作《兴革条例·吏属》,对官吏的工作进度、工作内容提出规范要求,不允许逾制劳人,不允许行贿送礼,以免加重小民负担。
他看到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不均之事”,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
淳安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安心农耕,人民安居乐业。
在维护地方治安上,他为本无城池的淳安筑城。针对倭患、矿贼威胁地方安全,他力主施行保甲之制,规劝百姓每户出丁巡查治安、保卫乡里。
在《兴革条例·兵属》中制定《兵备道军政条约》,对将士行兵、布阵提出自己的设计,保护淳安太平。
他还劝学兴校、试图改革科举形式等,并把在南平时任教谕时的经验方法借鉴过来,对生员严加管理与规范。
他在淳安公正断案,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因此还被多次派往建德、遂安、桐庐等县作主审法官,参与案件审理。
海瑞生活节俭,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
浙江总督胡宗宪还曾将海瑞为母亲做寿而买肉二斤的传闻讲给别人听。
05、为官清正,敢于惩罚胡宗宪的儿子
海瑞任安知县县令时,胡宗宪已经担任浙江总督两年,还总制浙、闽、南直隶等多地军务,位高权重。
胡宗宪的三公子胡柏奇仗着父亲的权势而四处横行霸道,所到之处当地官员都要小心侍候。
有一天,胡柏奇闲逛到了海瑞管辖的淳安县,胡公子看见驿卒端上来的粗茶淡饭,气得火冒三丈,命令随从把负责招待的驿卒和厨子都吊起来痛打。
海瑞闻讯赶到现场见状,立即将其抓起来。他说胡总督考察下来巡视各地时,都会特地提前命所过之地在接待上不得铺张浪费。
此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于是派人把胡柏奇打了他四十大板,下令将其随带金钱当做招摇撞骗所得,尽数籍没充入县库。
随后海瑞派人把胡柏奇绑到胡宗宪面前,并且还送信给胡宗宪说帮他教训了这个冒充他儿子的人,胡宗宪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06、敢于得罪严嵩党羽,丢失升迁机会
1560年,严嵩的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一路贪污勒索。
海瑞设法与之斗争。鄢懋卿过境淳安时,海瑞不仅提供的酒饭十分简陋,还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
鄢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之名,亦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事后,鄢懋卿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县霍与瑕的罪。
霍与瑕,是礼部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
海瑞虽无可指摘,但后来还是因此失去升任嘉兴通判的机会,赴吏部另听调遣。
07、任兴国县知县,革除旧弊
1562年十二月,在朱衡的帮助下,海瑞调任兴国县知县。
海瑞在兴国当知县时,从整顿社会治安入手,打击了富豪张豹、张魁等人的嚣张气焰,为兴国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张豹、张魁两兄弟,是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子,住在南昌。他俩倚仗叔父的权势,常到兴国盗购木材,索取暴利,横行乡里,作恶多端。
老百姓恨之入骨,联名写状纸交给海瑞。状纸上列举了被告人张豹、张魁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罪恶事实,并有人证、物证。
海瑞传令审案,被告人张豹、张魁不但不低头认罪,而且大闹公堂,海瑞大怒,决定将二犯押往赣州知府严惩。
张鏊闻讯,致书海瑞,要他网开一面,海瑞置之不理。张鏊便伙同知府僚属,官官相护,将二犯无罪释放。
海瑞不畏权势为民作主,立即向朝廷奏诉:“由于海瑞据理上奏,终于使张豹、张魁二犯重新落入法网。
当时兴国的老百姓遭受苛捐杂税以及富豪的压迫剥削极为严重,致使社会动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海瑞在兴国深入乡村调查,撰写了《兴国八议》一文,对当时兴国县的屯田、地利、均赋税、马船、革冗员等重大政务议题提出了革新的意见。
海瑞为了改变兴国县的面貌,严惩贪官,打击富豪,并废除衙门摊派在田赋上补贴官员的常规,裁减冗员、冗费等等。
安置逃民回乡就业;招抚外地难民入籍,开荒种地……他还关心渔民生活,和渔民一起背纤。
海瑞率领绅民,在城东培土为坝,植松万株,解除了兴国县城的水患之忧,百姓称之“海松坝”。
海瑞在兴国办了许多好事,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海瑞离开兴国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乡亲们扛着“万民伞”以及书有“瑞蔼四海”的旌匾依依送行。
08、冒死上疏进谏,入狱
1564年,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赴任北京。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不在朝堂处理政务,深居西苑,专心设坛求福。
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
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曾进谏皇上要勤政爱民,皇上不但不听,还降罪于他们,从那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
1566年二月一日,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
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明世宗读了海瑞的《治安疏》,十分愤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
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
他还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
明世宗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的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感到叹息,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
1566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郁闷,召来内阁首辅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
世宗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
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
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
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
明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
徐阶力救海瑞,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被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
1567年1月23日,明世宗驾崩,同年裕王朱载垕继位,奉先帝世宗遗诏,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
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
10、巡抚应天,打击豪强,造福百姓
1569年夏,海瑞升调右佥都御史,外放应天巡抚。
辖区包括应天、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太平、宁国、安庆、池州十府及广德州,多为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
属吏害怕海瑞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辞职。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都改漆成黑色的。
宦官在江南监督织造,见海瑞来了,就减少车马随从只是,这些行为均未收到实际效果。
海瑞到任后依然该打击打击,该清算清算,就连对他有恩的前内阁首辅徐阶所在的松江徐家也未能幸免。
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
徐阶被罢免之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
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深受百姓的爱戴,叫他“海青天”。
隆庆三年这个夏天,太湖流域发生暴雨,素有天堂之称的苏松仅饥民就达十三万人之众。
海瑞立即开仓给老百姓发放粮食,让老百姓度过难关。
他布袍绶带,冒雨顶风的坐着小船深入灾区,实地考察丈量淤塞河段,详细了解灾情。
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优化调整治水方案。针对经费不足的问题,他创造性提出“以工代赈”方案。
动员灾民上河做工,通过此法仅用五六万两银子,就疏浚了吴淞江与白茆河,同时救济了数十万灾民。
海瑞在以“束水攻沙”的方式疏浚吴淞江的同时,在在古东江金汇港口东侧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改走黄浦。
11、得罪士大夫,被改任南京粮储
海瑞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
1569年冬季,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
后来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于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粮储。
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切切实实为百姓做了实事,真真正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因此百姓听说海瑞解职而去,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
12、由于刚正不被重用,离世
1572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
御史到山中审察,海瑞杀鸡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
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中外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
张居正去世后,明神宗重新启用海瑞,却因一份谏疏终未能被委以重任。
1587年十月十四,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
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才华横溢,一心为民造福,是治世之能臣,深受老百姓爱戴。
但他性格过于刚烈,敢向皇帝上疏批评皇上,敢得罪权贵,打击豪强,因此处处碰壁,不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