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海瑞因为得罪鄢懋卿而失去了一次升迁的机会,被改派到江西兴国县任县令。明代官场上,素有”命运低,得三西”之谚,”三西”指山西,陕西,江西三省 ,是说被派往这三处无油水可捞的穷地方做官只能怨自己运道不佳。兴国县也是一个相当贫困的地方,有了若干年的从政经验,海瑞敏锐的发现了居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种名目的征派太多。就这种情况海瑞提出了”八议”,即8项治理措施,切中时弊,言人所不敢言。监督清丈土地,铲除恶霸,解决土地纠纷,短短一年时间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事。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授户部云南司主事(正六品),开始入京任职,当时在位的明世宗,自15岁登基后,在宝座上已坐了四十多年。继位初期惩治奸佞,广施善政,但好景不长,这位世宗就闹出了荒唐之事,其一,为”大礼之仪”,因皇帝世系关连一大批官员,被抓入狱,被处死,流放。其二,这位世宗皇帝好方术,千方百计寻求长生不老之道,在宫内日日斋醮,搞得乌烟瘴气。其性情刚愎自用,担心大权旁落,使得朝中权力争夺纷繁混乱。世宗时期认职最长,影响最大的还要严嵩,严嵩一意媚上而独擅大权,”依帝喜怒,往往不失“。朝野混乱,丝毫没有影响世宗的方对方术、祥瑞、斋醮的迷恋,甚至提出让太子监国,自己专心修炼,并对上策之人加以重刑,再也无人干冒犯龙颜强策了。
这便是海瑞进京后而面对的严酷现实,一贯以守道近节为己任的海瑞不能坐视黑暗,污浊的泛滥。他酝酿用生命去做一次搏击,一次他与翰林王弘诲论文对饮时,交给王弘诲20两银子说道:”我死必以此葬我。”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冒死上《治安疏》。
这篇惊世骇俗,震动天下的奏书中措辞相当激烈,说皇帝:”专意修练,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政……以猜疑诽谤戮虐臣下,薄于君臣之恩,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且陛下之误多以其大端在于之斋醮。”嘉靖皇帝阅毕大怒道:“赶快抓起人来,不要让它跑掉。“宦官黄锦回道:”此人素有痴,明知道所奏定会触怒圣上,已预先安排后事,买好棺材,遣散手下,因而臣等料定他是不会逃跑的。”令世宗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又看奏书”言谠而意忠,非欲批逆鳞而沽直者。”反复披阅后也不得不在奏疏上批道:”这厮有比干之忠,只不过朕不是暴虐无道的商纣王。”不过愤怒难消的世宗还是把海瑞抓了起来。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世宗崩于内官。遗诏中云:”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海瑞方重见天日。当监狱主事得知世宗驾崩的消息,估计海瑞会重新重用,便设盛僎款待,而海瑞以为是他”最后的晚餐”,豪饮狂啖,兴致极好,主事连问:”先生今日何欢之甚?”海瑞言道:”欲作饱死鬼耳!”主事连忙说道:”别误会,适才闻听宫中人云,皇上驾崩,先生可见大用矣。”不想海瑞非但未喜,反而扑倒在地,嚎啕大哭,终夜痛哭不止。”文死策,武死战。”这大概是恪守儒道的传统士大夫所期盼的人生最高境界,就在这一轰动全国的事件中,海瑞真正实现了他孜孜以求的道德理想,”一日而直声震天下,上及九重,下薄海内外,无不知有所谓海主事也。”
新继位的穆宗皇帝早就听说过这位”海刚峰”的大名,因而海瑞很快官复原职,天下官民拍手称快。不久升迁为大理寺右丞,官居正五品,先后历任两京左右通政(正四品)等职。隆庆三年(1569年)的夏天,海瑞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到任后锐意兴革,整肃励志,推豪强扶贫弱,一切以人民百姓的利益为重。没想到由此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几乎断送了他自己的仕宦之路。
海瑞错误的估计了局势,应天十府的情况与他之前任职的福建淳安,江西兴国的情况大相径庭,应天巡抚的管辖区有应天(今南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太平、宁国、安庆、池州等地,是当时明朝人口最集中,经济最负责的地区之一,大批闲居的官员麋居于此,号称”仕宦之渊薮”。面对土地兼并,豪强田连阡陌 ,贫穷者流离失所,无立锥之地,海瑞”冒天下之大不韪”。从土地问题开刀。通令侵夺民田的官绅之家退田,而占地最大的乡绅之一,就是对海瑞有恩的退休首府徐阶,为此徐杰对海瑞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作为一代权臣,徐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的暗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瑞的。
海瑞的另外一项重大改革,更是激起了整个官僚集团的反感。”裁减邮传冗费”触动了官吏集团的重利,简单理解就是减少公费接待费用。在官官相互的封建官场上,此举触动了整个官吏阶层,海瑞举步维艰,空前的孤立是海瑞在遭到弹劾与攻击时,再也没有人站出来替他鸣不平。舒化在奏疏中指出海瑞”迂滞不谙事体”。在一片反对声中,海瑞被命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闻之百姓”号泣在道”,但绝大部分官绅”额首称庆”。就在海瑞将要赴新职时,首府高拱趁机倾轧,裁革南京粮储都御史之职,面对这样明目张胆的报复,海瑞气愤难忍,上书告病还乡。激愤辛辣怒斥:”今举朝之事皆妇人也!”
海瑞家居达16年,杜门耽于图史,张居正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吏部开始启用一些被张居正贬义的官员,海瑞也在其中。万历十二年(1584年),海瑞不顾71岁高龄,欣然北上,与翌年就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万历十四年(1586年),73岁的海瑞上书恳请退休,在上书中明确指出:”无一衙门无有”贪污腐败现象,引起一些官员的仇恨。年逾古稀的海瑞也确实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7次上书乞求告老还乡,而万历皇帝再三挽留,执意不允,在最后一次以疾乞休的上疏后不到一个月,海瑞卒于官舍。同乡苏民怀检点其行囊,竹笼中仅有俸银八两,葛丝巾一端,旧衣数件。
海瑞虽有”欲以身为障,回既倒之狂澜”的抱负,却被人讥为”志大才疏”,”不可一日居地方”。在四面楚歌之中,孤掌难鸣的海瑞只得怏快告归,感叹”这等世界,做的什么事业?”
最精确的概括海瑞一生的评语,就是当时王凤洲所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读完海瑞一篇对照现今官场,职场还有许多的映照,给我们一些借鉴和思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