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你们为什么要做旧闻,我们以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代变好,从敢于去揭开藏在过去中那根“惊人”的线开始。
文/极简的阿炳
前言
从背起书包开始,从书包越来越重开始,儿童越来越不快乐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有一天,他们一定会很快乐:6月1日!
因为很多人需要他们快乐:
专家、老师、家长、培训机构、媒体……
至于这一天之后他们快乐与否,没人计较,所以已不再重要。
什么都是有代价的,儿童当然不知道。快乐展示一次的代价有多昂贵。
如果知道,他们一定不想要在这一天集体快乐!
一天的展示,是要用一年的不快乐来换取的。
有个逻辑,更是儿童无法明白的:
好像只要这一天儿童集体快乐了,全社会都以为儿童快乐了,因此全社会都快乐了。
那叫有计划的快乐,又叫正确的快乐。
如果之后儿童再接着快乐,一直快乐,就超出了“计划”,没有了其程序的“正确”性,失去了“控制”,全社会都不快乐。
面对“失控”的儿童,从确保教纲的正确性来说,专家不快乐。从流水线作业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性来说,学校不快乐。从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任务来说,老师不快乐。从严格贯彻落实老师的伟大思想和管理责任来说,家长不快乐……
孩子的未来可以不是自己的未来,但必须是很多人的未来。
所以,每年到了那一天,他们必须快乐。
回顾
下面是三个关于儿童不快乐的故事:
1
1991年,一张大眼睛女童的照片引起全社会对于农村失学儿童的关注。照片后来被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当时8岁的安徽金寨女孩苏明娟,忧郁的眼神从此被世界记住。
幸运的是,她面临困境时遇到了记者,记者拍下的照片带给了她上学的机会,并同时带来了全社会的关心和支助。
2
2016年5月30日,《华西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在国内引起轰动:《四川“悬崖村”孩子上学需爬800米悬崖》
报道说,四川凉山一个叫阿土勒尔的村是名副其实的“悬崖村”,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攀爬17条藤梯,还包括一段没有藤梯的悬崖。这里有72户人家居住,海拔1400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常年要通过死亡考验到山下的小学上学,而这条“路”即使大人也常有人摔死。
因此,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报道称,虽然有历年的扶贫攻坚,孩子们的上学之路仍充满危险。
此事引起各方关注,2016年11月19日上午11点,在州、县两级政府财政支持下,孩子们爬上了修好的钢梯。
3
今年2月29日,河南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的村民李某党的二女儿,
因家中没钱给她买手机上网课,想不开服药自杀。
据报道,她的父亲左腿残疾,不能种地,靠给人补鞋来维持生计,而她的母亲又患有精神病,常年吃药,每个月药费要几百块。家里的姐姐和弟弟都在上学,日常开支不小,是村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受疫情影响,学校组织老师网上授课。学生在家用智能手机听课学习。父亲东挪西凑,也只能给三个孩子买一部智能手机。三个孩子同时面临大量课业负担,没有办法同时兼顾。
没有手机,落下了功课,同时还要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因此一时想不开,选择自杀。好在发现早抢救及时,小女孩被救了回来。
事发后村里人组织捐款,手机的问题终得解决。
……
后记
儿童不快乐的故事远不止三个,还有很多。不快乐的边界也远不止是贫穷。无论乡村,还是城市。
在城市,为生计疲于奔命的父母,如今被赋予了另一个使命:承担许多属于老师的教学任务,心力交瘁是父母的常态。他们最希望的事,当然是小孩听话、懂事,少给自己添麻烦。
听话、懂事的含义,就是听“大人的话”懂“大人的事”,就是一切“正确”,而“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以苦为乐。
“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人性逆转,为了伟大的逆转事业,包括牺牲童趣、童真、童心,按计划“快乐”。
在乡村,留守老人基本上是无力承担“教学任务”的,单这一个难题,就会让快乐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确”之下:
性教育缺失,造成的儿童性侵事件屡屡出现;
家庭高压、强制性限制活动空间和身体自由,引发杀母恶行一起接一起;
不甘忍受学习带来的痛苦和绝望,以死相抗者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
常听人抱怨:现在的儿童太不听话了,逆反期提前了。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现在的儿童太听话了,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无忧无虑,比我们小时候放养式的童年还快乐。
这些快乐的信息当然只停留一天,只停留在6月1日。
儿童们不得不“快乐”。
前面说了,媒体需要,社会需要,家长需要,学校需要,教育专家更需要……
只有儿童不需要。
我们是否该问问为什么?
除了课堂教育,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过一个“隆重”的节显然很容易做到,让儿童天天快乐不容易做到。
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和榜样力量。作为父母,多少人本身就是问题父母。改变自己来面对孩子,是一件艰难万分的事。至于对儿童重要与否,排在其次。
农村,尤其边远山村,留守儿童连这一天都可能会遗忘。
对于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于他们而言,有比过节更重要的事:生活和教育。生活的保障和正常的教育,对相当多家庭来说尚属奢望。
说到这里不得不对教育现状提个问题:现在的学校,很多老师该做的事,为什么交给家长?像留守儿童们的“家长”,能否胜任学校转嫁的“任务”?专家思考过吗?学校思考过吗?外出打工的家长思考过吗?真不希望,要代复一代地重复问这个问题。
我想,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儿童节,才对儿童有意义。
如果在儿童节这一天都不去首先思考这些问题,那儿童节,就不是儿童的节日,而是大人的节日。
虽然每年到了这一天,儿童必须快乐。
可是,快乐需要理由,儿童有理由快乐吗?谁能请给他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