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网络时代,几分钟不见可能就会有一个爆炸新闻或者值得热议的事件出现。离开网络世界四天不到的我,重新进入时看到了一个刺痛人心的话题——辱母伤人案。
事情的经过和细节无需再说了,多说一遍徒增愤怒、伤感和恐惧。唯一令人安慰的是,整个事件的结果还没有落定,在上诉最后时限律师帮忙提起上诉。有报道称于欢曾想放弃上诉的机会,因为已经家无分文的他不想再花钱了,是一个律师机构伸出援手才令上诉得以实现。
关于法律,我没有发言权,这一次我也不想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因为心理学可以解决的事情只有一部分,而且真正学心理学的人也一定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因此,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很想知道是什么把一个年轻人逼到要靠伤人维护母亲尊严和人身安全的地步?一次又一次的与母亲被逼还高利息贷款直至无家可归;一天又一天承受追债者带来的压力;看着母亲煎熬在身体、精神的伤害和侮辱中;在最无助的时刻等来救兵却仍是被抛下了······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人的底线被触发了。
没有错,一个人正常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理性的看待外界的事物,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的情境,但这一定是在一个限度之内。就像弹簧和皮筋可以扯出去弹回来,可一旦扯过了头自然就恢复不了原来的弹性了。于欢母子在经受了长时间的欺辱之后,精神的弹性已然几近失去,任何增加的刺激都有可能超出他们承受的限度,何况是确认孤立无援这种毁灭性的刺激。
决定一个人行为的除了自己和他人,情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像被追到悬崖的孤身将军,宁可选择战死也不能承受被敌人掳走的结局。完全没有了安全感和可以寻求支援的途径,尽管伤害他人是既害人又害己,可那般情境之下,哪怕是为维护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除了以肉身殊死一搏还有什么办法呢?
对于这持续的冲突,他已经所谓“正确处理”很久了,但是没有人对这个“正确处理”买账,追债者依旧逼迫和欺辱这对母子,报警后换来的竟是绝望。如果恶行无人制止,大概真的会有更多的善人最终变成恶人吧。所幸,成为杀人者的于欢如今还是理性的,他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只是经历了这样重大的转折,以及那许久的黑暗时刻,他是否还能保留内心的一些光明呢?
其实,没有人希望伤人致死这件事可以一了百了,但每个人想看到的是会考虑到法律、背景和人性的更加公正的裁决。社会和责任机构对整个事件所有人、所有事情细致的追问和恰当的处置,不要让类似的事情再有发生了。因为这些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感,关系到每个人对社会的信心。
最后为了缓和一下情绪,我想讲一个曾经听说过的故事。
说一个小伙子工作在北京,因为接二连三的重大挫折他实在承受不了了,经历过几番内心挣扎之后,他终于决定在某一天的早上去跳河自杀。就在自杀的路上他遇到一个卖油炸糕的摊子,好多人在买,于是他决定吃个油炸糕,避免做个饿死鬼。意外发生了,他吃了油炸糕觉得特别好吃,心想可以等吃够了油炸糕再去死,就这样他活到了八十六岁寿终正寝。
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更像一个油炸糕广告,但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其中星光一般的美好希望。其实没有人真的想死,他们只是想要结束痛苦而选择了以死的方式,如果能够给到他一丝的希望,如果有什么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的痛苦,如果有什么可以让他感受到哪怕是的一丁点的美好,他可以选择等一等、停一停甚至结束赴死的念头。
愿这个事件中已经出现的一丝希望能够将那个年轻人带回这个黑白灰并存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