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入写作团
爱生活,爱儿子,爱各种美好的东西,
想过成为画家、室内设计师,做过开DIY小店的梦,
生活暖意十足,却缺少点坚定的信念,
因此,梦还是梦,还在追梦的路上……
这是我,不过你发现了吗?这样的描述,还适合很多人,2015,似乎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一个正确的活法,或是一种看似不那么out的发声方式,来跟这个时代接轨,嵌入这个看起来高大上、光鲜亮丽的时代和社会,安抚自己那颗非常躁动的心。
于是,我身边的人们,开始用不同方式来完成这个过程。一个朋友,春节去了巴厘岛,找了间海边的小屋安静惬意的过活;一个朋友,工作之余勇敢的准备了一年的博士生考试,准备做个心理学的教师;一个朋友,坚持每天中午去练瑜伽,让自己的体重迎来历史最低值,似乎每个人,都活得不那么顺从,都在挣扎和蜕变。
焦虑与纠结
2015,我也在改变。工作七年了,七年本该“痒”的,可是我没痒,没痒本该幸福的,可是我却主动求变,一个领导说:“小边不该走,工作就像掘井,你这口井眼看就要出水了,你却选择了从头开始”,我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我却总用这样的说法暗示自己,如果还是个辅导员,现在我依然能在学院里顺风顺水的的领着我那帮学生“玩”,有一帮好姐妹,一起吃饭加八卦,被学生们小崇拜着,成就感爆棚,过年过节的,总能收到他们各种各样的祝福,帮他们成长,总能及时得到让人感动得不得了的感谢话语,对于我这种需要成就感的小文青来说,我得说,这些让我很受用。可是转眼间,当了七年的高校辅导员,当年毫无规划的择业决定,让我意外扮演着这个被很多人抱怨着、议论着、却没太被放在心上的角色,日子不好不坏,不紧不慢。从小姑娘到小少妇到新妈妈,学生们的称呼也从“边姐”到“边老师”再到“老边”。身边的人,看到的是一个经验越来越丰富、管理起来越来越有板有眼的职场人,可自己心里呢,是越来越没有底气的内心亏空,是越来越紧张的时间资源,也是越来越远离学生的精神鸿沟,我该往哪去呢?别人的发展路径是讲师副教授然后教授,那么我呢,一个学文学的文科生,带着一帮物理学院的理科生,干得却是思想政治教育那点事!别人所谓的专家化,是我的努力方向吗?我的人生,只有工作和不断思考的晋升之路吗?于是,我选择了改变,换了部门,在这个偌大的学校了,就像跳了槽,换了份工作。从前的成绩、从前的荣誉,一切都必须抛向脑后,从头开始,我没那么大义凛然,可这就是我要面对的现实。5、6月份那段日子,被新部门临时抽调,给学校评就业50强作材料准备,从没拍过视频的我,承担起了学校的宣传片,写脚本、搜集素材、设计画面,我发现,人的才能都是被逼出来的,当你看到那十遍百遍修改出来的成果的时候,那就是成长!9月,我正式到了新的工作部门,像个新入职的小丫头,什么都是熟悉和重新学习,负责的工作领域是我感兴趣的课程建设,可是,却没想到“建设”个课程有这么难,召集开会人不到,召集教研人不全,我只学会了单打独斗,却不知道怎么团结前行,我只学会了鼓舞学生,却完全不知道怎样处理同事和同行的关系,巨大的挫败感快把我打垮了,那段时间,我经常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流泪,默默的后悔。随后,就是一个大大的活动月,当活动月宣传手册出来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它美翻了,顿时为自己自豪,看吧,我就是靠这样小小的成就感推着往前走的,没有了它,寸步难行。随后,困难果真来啦,模拟面试、简历诊断、形象设计,每场看似有用的工作坊如果不动员和拉拢就意味着无人问津,又是处理关系,又是人的因素,我的职业焦虑或许就来自于这方面能力的缺失,要在更高更大层面上解决问题,却还想靠单打独斗,这样行吗?当然不行,怎样学会借力,怎样把别人的热情也调动起来,其实,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更多的成长。这样的改变让自己有点辛苦,有点纠结,总羡慕别人鼓起勇气跳槽转行,可是我的一次勇气之举,却给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迷茫。
所以,我在试图猜测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心里的感受,是不是都如我这般,被焦虑感和紧迫感如影随形。正如崔健的《时代的晚上》描述的一样:
你无所事事吗
你需要震撼吗
可是我们生活的这辈子有太多的事还不能干哪
行为太缓慢了
意识太落后了
眼前我们能够做的事只是肉体上需要的……
这些歌词似乎就是一个个这个时代人的真实写照,它像一种病,这个病经常出现在晒来晒去的朋友圈、励志网络群和各种聚会里……光鲜的身影背后,你总会看到一种渗入骨髓的压迫感和无奈感。每个人都在一个很乱的洪流中寻找一个姿态,去安身立命,但你发现很难。
再认识与再起步
刚刚过去的2015,我为自己制定了很美却很满的计划。
做点让自己砰然心动的事——再做一个大型娃娃屋,让DIY小店的事再往前推进一步。
做点知道开头、享受过程、却不知道结尾的事——认真准备了新一轮的课程,每节都好好准备,开发了新理念下的课程模式,去了六所高校分享我的课程理念。
做点把你要的目标放大10倍,然后天天琢磨“新玩法”的事——接触学校的就业微信公众账号,管理它,写了几篇原创,发出自己的声音。
做点让将来什么时候回想,都不会后悔的事——开始带着孩子实施出行计划,去了三亚和丽江;
做点挑战自己懒惰情绪的事——换了部门,重新开始。
还有些事,每年都会写,做做的一直不好,比如锻炼身体、比如让自己坚持学习、比如好好爱家人。还有些事,是计划之外凭空冒出来的,却占据了我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比如考博士。当我把考上一个博士当做任务去完成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行为完全没有办法说服我的内心,手机里重新打开下载许久的“百词斩”,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背,打开课本,学习那个听起来就有点让人望而却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那段时间,我心里的退缩和我骨子里的鸡血拼命做斗争,斗争到焦虑。可是,我发现,总是退缩派占了上风,鸡血派则全面退缩,可是,鸡血派还拼命瞧不起那个退缩的自己,嫌她没出息,嫌她吃不了苦,嫌她没有大抱负……退缩派的我躲在角落里,爱惜着自己,保护着自己。于是,我发现,跨越职场的瓶颈,不是转个岗位,变个行业那么简单的,我的七年,不是不“痒”,而是痒在心里。七年的成长,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欢天喜地当辅导员的小姑娘了,有了新需求的我,需要有新目标,而且,更需要做新的自我认识。想做自己,不尊重自己内心就过不了潜意识的关,潜意识就会把自己困死在心里,计划做的太满,或者做的符合仕途发展缺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就会出现纠结和犹疑,把自己困死在心里也走不出来。想到33岁到37岁,我人生的青春尾巴要在一段不爱的学科里度过,我怎么都过不去自己心里这一关,去他的博士吧,一切搞不定自己潜意识的努力都是耍流氓!
于是,2016,我只想找个舒服的活法。那是什么?就是做个体体面面的人,干干净净地安身立命、自食其力。然后试着给自己机会,慢慢成为我想要的自己,我想要一个会画彩绘,能拿出来厚厚一本画画作品的自己;我想要一个闲暇时间看着电视做点手工,做漂亮的布艺送给朋友们当礼物的自己;我想要一个站在讲台上自信满满,被学生们喜欢,课堂座无虚席的自己;我想要一个坐在咨询室里聆听学生的故事,用科学的方法给他们帮助,帮他们拜托困境的自己;我想做一个能坚持写文章,有读者,能出书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当我说出来的那一刻,我觉得心里好舒服,好温暖……
2016,让我接纳那个真实的自己,我只想要个舒服的活法,别提TMD成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