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世间哪有纯粹的自由?!人无远虑,心必忧恼。原文写道:一日,猴王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猴王的远虑忧恼乃是生死之忧,无常之虑。也是人生最根本的苦痛。这一段,让我想起了佛教经典《六祖坛经•自序品第一》:“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我想,吴承恩是读过《六组坛经》的,并深受《六祖坛经》的影响才写出了《西游记》。猴王的远虑忧恼,无常之虑,和佛教禅宗五组弘忍大师当年传法时人生无常的动员演说何其相似。唐一玄居士注释《六祖坛经》这一段时说:“生者死,死者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 唐一玄居士释义说:“哀莫大于心落生死,有生死心而后有生死事,生死事只由众生自心自造。”如何“出离生死苦海”?这是世间所有宗教所有人的千古一问。 《六祖坛经•自序品第一》中的这段经文,是五祖传法前,给徒弟下发的动员演说。这次传法,引出了神秀和慧能那两首流传久远的诗偈。五祖在这个他最重要的传法宣言中,说出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件大事,就是:“人,生死事大”。这是五祖抓住的人生的牛鼻子。猴王的远虑忧恼,也是这个人生生死的牛鼻子。 世间所有的宗教,其实,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死”。全世界的宗教,都在拿死说事。死,是所有宗教的杀手锏。不是他们要拿死说事,是因为,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死亡,就在我们每个活着的人身边。五祖弘忍大师也同样,五祖说只求福,是不行的,福,最终,救不了你。在死亡面前,人类所有的福,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天大的福,也换不回死的一丝一毫一厘。死,是比天还要大的大事;死,也是比天还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小事。猴王的远虑忧恼以及五祖说死这个“事大”,是因为:1、都会死。2、都必死。3、在眼前。每个人都会死去的,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不死的人,没有一例可以无休止活着的例证。今后,无论科学多么发达,估计科学也还没狂妄到可以达到让人摆脱死亡的水平。死亡这扇门,每个人都必须开启,无论你修多高深的法门,无论你吃多神奇的灵丹,无论你有何等的学问,也无论你口吐多么雄伟的豪言,最终,都会死去的,无一幸免。死亡离每个人都不遥远,我们认为可能还有很多年自己才会死,这,其实是一个骗局。我们掉入了人类为自己设计的年的迷宫。年,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因为年里有春、夏、秋、冬,年里有日、周、月、季,如果按天计算,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死要急迫得多。 关于死亡,猴王忧恼并堕泪。自由的心,因死亡而哀,想到无法摆脱死亡那一刻,猴王的心是无力的,是至哀的。自由福享无形中被死亡剥夺,猴王深深哀恼堕泪,哀莫大于心死……
猴王的忧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Kelly自言自语:这一品的内容很丰富,真的佩服星云大师,公案、故事、诗句、经文信手拈来。下面这段话是这一品中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