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书感悟,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以下为正文。
我读的书是«贾海忠中医体悟之父子亲传实录»。说真的,我对贾海忠老师了解不多,但是我想,作为中医的前辈,他身上总有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我翻开了这本书,跟随贾海忠老师学习中医。贾海忠老师讲述了自己的中医之路,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告诉了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人需要有一颗认真好学的心。
贾海忠老师以父子传授的形式,讲述了他学习中医的经历,经验,和感悟。他对中医的兴趣,源自于他对中医的好奇和中医的神奇疗效。他讲了很多源于自己生活的例子,在学习中医之前,他告诉我们,农村如何用土办法治疗拉肚子,痢疾,出血,皮肤烫伤等。我从未想到农村的土办法居然这么管用,而来自农村的我却从未关注过。
不得不提的是形神分治理论,作为贾海忠老师的创新理论,其将我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此理论基于传统中医中神志与形体的关系,发展变化而成。我们都知道,神志活动与特定的脏腑是关系密切的,正如«内经»所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神形分治理论为了理清神志与脏腑的关系,有效的指导临床的辨证治疗,将形与神的关系重新加以阐述。其重点讨论各个具体脏形关系,主要是感知和欲望两个方面。贾海忠老师讲了感知和形,欲望和形的关系。由于这种理论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基础上和具有一定的西医理论前提下产生的,所以他对我们的中医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能与作者是中西医研究者有关,其对药物的选用,更多是对药物本身的现代医学研究,恕我愚钝,我认为药物的配伍加减有些脱离中医本身的思维和药物运用。
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贾老师对于阴阳寒热的理解。何为阴阳?何为寒热?阴阳与寒热又有什么关系?这些在«内经»中都有过阐释,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呢?孰不知阴阳其实是一个性质的概念,而寒热是定量的概念,正如我们所说“腹为阴,背为阳。”那又该如何解释寒热呢?正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呢,是在午后两点到三点,但是我们的经典告诉我们,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在日中,也就是十二点左右,其实二者并不矛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与昼夜节律有关,这一点到是我们在临床中应该注意和考虑的。
任何一本书,任何一句名言,任何一种思想,我们学习中医的人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将其化为自己内在的思维力量,走出自己的中医之路。
最后说一句,送给所有学中医的朋友:艰且益坚,持重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