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小是乖乖女,听妈妈的话,上学考试,工作,每一步都会听从妈妈的安排,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真正的事业编制。进入某宣传部门,同时呢,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和性格温和的丈夫,再有愿意彼此照顾的婆婆等,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如意。
她担忧家庭,担心自己再难有知心的朋友交流,其实内在的是她从没有认认真真面对内心的需求,那就是摆脱家长还有生活对她的要求,贤妻良母还有平稳按部就班的工作。能感受到她内心有一团火。那团火就是,有一个自己做主的人生,能够安排生活和工作,这当中,至少在已经不容易改变的状况下,有一些自己的主意。甚至,在和朋友相处中,一改之前的友好形象,敢于说出心里话,哪怕成为他们心里讨厌的人。
也就是她想从一个人人口中的乖乖女,老好人,成为一个更真实的人,面对真实的内心。
还有一个朋友,名校毕业,也在报社工作过很久,后来从事过其他行业,如今在一个体制内的杂志工作,还要带两个孩子,生活忙碌不堪。她说她没有时间看书,只能找到机会就听书,听课,关于幸福,公平,诗词,经济学,什么感兴趣就听什么。
我一边从她那里收获很多推荐,也喜悦有一个人和我一样,热爱自由学习,求知欲旺盛,比我更坚持。也许可以成为人生路上的同学呢
她焦虑么,其实也焦虑,焦虑自己忙碌的生活,希望通过读书学习随时有自己的小空间,这个空间没有其他人的打扰,从而获得满足。
我的焦虑呢
我和前两位朋友的岁数,相差无几,一边写作,读书,一边照顾家人。我已经有了一个执念,那就是想不停写下去,写自己心里真正想写的东西,哪怕收入不够理想,也要先坚持一下才能过了心里的坎。然而生活总有很多压力,家人虽不反对,我却心里不安。
很现实的是,写作的收入很不稳定,如果我坚持,就是把压力更多放在他身上,而他现在身体也大不如前,该如何选择?
如果我选择坚持写作,是不是有点任性。
再看看未来,就算坚持写作,我的写作方向也不是比较能赚钱的小说,而是一些关于身心健康的文字,是不是能够有稳定优渥的生活也未可知。不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开销该如何平衡?
昨天还和朋友开玩笑说,我们终于开始沦为一起讨论婆婆,家事的中年妇女了,这样现实的话题,曾经是我们很不喜欢讨论的呢
焦虑其实无处不在,在生活点点滴滴给我们考验的时候,在梦想受到打击的时候,在找不到人倾诉的时候,在迷失了方向的时候,有一种说法,焦虑和恐惧占据了我们的内心,我们就不可能有其他更丰富的情绪,比如爱,温暖,智慧,开放的思考等,这个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不能真正代表我们的内心,或者说非常局限。
生活就是一个问题加一个问题,伴随年纪,焦虑增加,其实无非是焦虑叠加了,前面的没有解决,后面的又出现。
面对焦虑该怎么办?可以学习那位妈妈,读书,听课寻找心灵的出口,有本事随时哪怕在路上都能有一个空间,进入的书的世界里,只属于她的世界,也许是兴趣,也许是心灵书籍等。她似乎是能够让自己不那么焦虑的。
又或者像另一位妈妈,终于决定自己走出来,从乖孩子,大好人的漩涡中走出来,找寻真实的自己,体会内在需求。她愿意和朋友一起聊聊内心的苦闷,更渴望让内心的小火苗释放。
我呢,其实内心的火苗早就燃烧,一直认为自己在爱好和工作方面安排的很好,生活也充满着惊喜,然后面对现实的时候,我又该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的我的焦虑,其实和其他两位不同,她们是一个需要释放和找到自我,另一个是随时的关注内心。而我其实更需要关注身边的人,还有这个世界。
我还是不能做到,回到从前,按部就班工作。但是我必须为家人,为梦想和现实做个交代,所以我想,那就给自己一个限制吧,那就是上午必须竭尽所能的书写,从专注的身心写作到读书笔记,社会关注等,不停的书写,不过多关注篇幅,只求内在表达和深层思考。
下午交给这个社会,联络交流,并且表达自己的需求,体会他们的需要。说现实,就是自己给自己联络写作平台,尽可能获得长期的收获渠道。就好像求职一样认真对待,而不是闷头写作,两耳不闻窗外事。
晚上呢,交给家人和内心的放松。照顾家人,整理家里这个最直接链接自己和社会的环境,家庭的交流还有共同前进。同时让自己放松下来,做一些看似很俗却让自己更有烟火气的事情,做饭,看电视,聊八卦等等,这样的自己,我也很喜欢。
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包含身体和心灵的健康,也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道德健康等,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做一些,关照身体,心灵和社会连接,内心崇高需求的事情呢?
今天我们的焦虑,早已不同以往,为吃饱饭,为找不到一份工作而焦虑,为家里不堪忍受的重负。在我看来,如今我们的焦虑多来自心灵的枯竭,还有社会本身的生命之水渐渐迟缓,看看前面那张照片,焦虑的感觉就是被捆绑束缚,无处可逃。也就是我们就好是挖渠人,给自己的心灵多挖一些渠道,让生命之水重新奔腾起来。
可以做一个公益,感受他人的需要,可以多多读书分享,进入他人的生命,获得他们的引领,也可以写字,找到自己的出口,开发脑洞,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做被讨厌的人,可以自由自在读书,写字,可以把写作和安稳的生活结合起来。尝试更多的开放性。
身体被约束,就让心灵足够释放,走不出去,就让耳朵和眼睛帮助自己走出去,就算是在路上,也可以小坐一会儿给自己。
那个会因为喜欢一个百货公司,仅仅因为楼下有一个随时可以轻松坐坐读书的女人,因为找到一个系列课程,欢呼雀跃的女人,那个为了朋友担心,又因为朋友释怀的女子,那个终于决定放过自己的女子,那个终于决定坚持自我,同时会主动约会朋友在甜品店的女子,会说出感谢和开始倾听的女子。
那都是我们,焦虑背面的我们。
本文为王小马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