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中读到一句话“立春的东北依然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只是窗户上绽放着许多窗花。”这句话,忽然让我忆起小时候。
冬日的早餐,不知谁家的公鸡第一个扯着嗓子啼鸣,随后便有很多公鸡此起彼伏的凑热闹,告诉同伴们它也起来了,绝没偷懒。陆续的,开门声,劈柴声、、、、袅袅炊烟渐渐升起,太阳也缓缓的从东山后面爬上来,懒懒的照耀着这块贫瘠的土地。
我揉揉惺忪的双眼,把在褥子下面压着取暖的衣服快速穿在身上,拉开窗帘,便看见了窗户上厚厚的窗花。六块玻璃上的窗花各不相同,有的像盛开的百合,有的像细碎的小野花,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桂林山水画------
看着它们,我觉得,这就是祖国其他地方风景的影印吧?到处都有美丽的山水花卉,他们怕这儿离的太遥远,所以就用这种形式展现在我的眼前。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用手指在某处点几下,形如蝴蝶,形如大雁------可是不久,它便形成水滴流下,那个点渐渐化开,阳光便从那一点通透的照进屋里来。
严冬里,女人们拿着针线,在生着火盆的屋里做着活计。男人们身穿着大厚棉袄,到山上去砍柴。孩子们流着鼻涕在街上玩耍,丢沙包,跑五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看吧,又有几个调皮蛋背着大人去河里滑冰了。虽然小河不大,但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溜冰场。平坦的,起伏的,不同的溜冰场地。只是,偶尔会有几处冰没有把水锁住,慢慢的四处渗着水他们,有时把孩子们的衣服鞋子都打的湿漉漉的,就这样也挡不住 贪玩的身影。
溜冰的孩子里当然少不了并不是乖乖女的我。我们或者跑着打滑,或者三四个人一组,由一个人在前面用手拉着后面的人个向前滑 。一不小心,前面的那个人就会因为力度不够而自己摔倒,这下可好,后面几个也陆续倒在冰上,几个人哈哈地笑着,在冰上打着滚。有时候我们还会坐着大人们手工给做的冰车,双手拿着冰锥,在冰场上滑来滑去,时不时还会来一场赛车。
村头响了起大人们的喊声,“ 大春子,该吃饭啦!”
大春答应着,跟 伙伴们一起相互牵着手,跑着跳着往回跑,然后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那个时候,村里根本没有电视机,更别说是手机、电脑或网络了。偶尔上演的露天宽幕电影就是全村人,甚至是方圆近几里地村民们唯一的文化娱乐。
听说今晚村里放宽幕电影了,人们都非常的开心,早早的吃过晚饭,拿着小板凳到放映地点 占座位。大人们唠着闲嗑,说着粗话,互相取悦着,爽朗的笑声飘 到深沉的大山里。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着,打闹着。时而,会因他抢了他的棍子而大哭; 时而, 会因他给了他一块冰糖而笑着------
电影开始了,放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观影感受。荧幕下静悄悄的,不,有抽泣的声音。张大婶最邪乎,呜呜的都哭出声来。其实并没有人去关心谁在抽泣,谁在沉默,就连平日九头牛都拽不回来的“老倔”(我们村出了名的无赖,连老妈都打的逆子)都热泪盈眶的全神贯注的看着。大家都跟着入戏了。
也就是从那以后吧,“老倔”走了,听说去锦州的某个煤矿去打工赚钱去了,竟然不再在家混老妈闹老妈了。村里人都感慨,人想变好什么时候都不晚,瞧瞧这多好,毕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真的感谢那些给穷乡僻壤送去文化的人,他们用这种形式润物细无声的改变着村民们的思想和生活。
是啊,我也是其中一个吧?就那样默默的在我的心底 种下一粒不服输的种子,让我勇敢的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做着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