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是一个如此惧怕死亡的人,见不得坟墓,听不得哀乐,有邻居过世甚至不敢从他家门口过路。
听了两次季风书园主办的《面对临终的勇气:关于生与死的智慧》讲座后,我对于生死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勇气与意愿。
在同学的推荐下,把《生死轮回》这部纪录片全部看完。这部四集的纪录片于2014-2015年拍摄完成,用时200分钟左右。
该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
对于生死轮回这种略显玄学之物的论证之严谨、案例之广泛、推论之合理、制作之精良,均属上乘之作。
也许严谨的科学不是唯一认知世界的途径,在更广义的科学能够确切证明或证伪其结论前,我们大可不必纠结其推论的真伪,借机大开脑洞任思绪天马行空也不失为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命题便一直困扰着古今中外的先贤大哲,在现代科学创立之前的蒙昧时代,人们最后只能妥协于宗教与神学。然而,宗教和神学给出的答案,从来都不能让我们真正甘心接受。
轮回,说的是我们在死后会重生在另一个身体上。人类从很久以前就对此十分着迷,围绕着这个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生命为何物?意识为何物?意识有生物学的基础吗?出生真的是生命的起点吗?死亡真的是生命的终点吗?
一、何为生命:女子称死后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出生给人带来希望,一个有着无穷可能性的开端,死亡则因缺乏出生的魅力和前景而让人心生恐惧,而科学家则认为:死亡和出生一样,只是意识的另一个阶段,没有所起,亦无有所终。
从古希腊到欧亚,再到古代北欧,许多古代文明中都记载着人们死而复生后,讲述来生的故事,但我们今天要如何讲述濒死经历呢?近期的调查表明:1500万美国人有过濒死经历,330万德国人有过濒死经历,法国也有200万此类事件,世界范围内都有类似这样的事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普遍的现象不能仅仅被看作谜或传说,艺术上经常用濒死体验来扩大情感效果。
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事件带来了许多疑问,这些问题对我们理解生命现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是如何查验这种事件的呢?这要如何进行解释呢?当一个人在医学上意识不清乃至被宣告死亡时,他有没有可能仍有意识呢?
经历了死亡体验的安妮塔称,没有了身体,意识也能继续存在。尽管她身体已经宣告死亡,但却清楚地知道她身边发生的事情,听到了丈夫和医生的对话,甚至看到弟弟正在一架从印度飞来的航班上。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都很平静,非常美,觉得无比轻松,疼痛都消失了,恐惧消失,感受到了完全的爱,甚至见到了10年前去世的父亲和2年前离开的姐姐。
在她经历了死亡体验后奇迹般活过来后,居然连身体的癌细胞都一并消失,身体痊愈,这让主治医生连病历都不知道如何写。
频死体验有时会在没有生命压力的时候也会产生,比如被隔离、海难、太空中的航天员或在沙漠中迷路,遇到现实危机或压力时也会有这种感觉。
我的好奇:突然想起堂哥两年前的那场车祸,他连车带人在山坡上几经翻滚,幸运的是人无大碍,受惊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在爷爷奶奶的遗像前磕头烧香。他说当时眼睛一闭上,已经去世25年的奶奶就出现在他眼前,栩栩如生。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堂哥的频死体验,但是每每他和我们讲起这事总是心绪激动、难以平静。
二、前世记忆:男孩能找到前世回家路
纪录片中给出了研究学者收集的全球3000多个真实案例。大部分是一些孩子,通常在5岁左右,有些孩子能够莫名其妙的讲出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比如蔡司对于自己前世作为成年士兵的回忆;还有一些人能够说出或写下600年前的部落文明古文字。更有一些孩子自称某户人家的祖父转世,最后把这自称转世的孩子带到那家人的儿女面前,他能指认旧照片中的自己(双方地域远隔,互不相识)。此类种种案例之真实,数量之多,足令人瞠目结舌。
纪录片还说出生时大胎记是前世的伤痕,特别是那些死得很突然的,常常会把前世的一些事件带到此生,比如胎记,比如先天性残缺。
我的态度:对于前世记忆这件事更偏向怀疑,觉得纪录片中所拍摄的事太过偶然,无法代表大多数情况。在我身边,从来没人说有过此等经历,连听说都没听说过这种事情,没能验证,所以认为可信度偏低。(脱离不了还原论和唯物主义)
三、意识现象:人意识与大脑无关
我们所受的哲学教育及主流生命科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体大脑的产物。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当代生物科学家、脑科学家甚至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开始跟你讲:意识并非由大脑产生。
咱们来看看前沿科学家们是怎样对唯物论认为大脑产生意识这一理论提出质疑的。
问题1:大脑细胞是如何产生意识的?
案例:一朵玫瑰如何进入我们的意识
唯物论:意识状态是源于刺激神经组织所产生的,各种频率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的视网膜屏,眼睛细胞对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做出反应,然后产生电化讯号,从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的视觉区域,这便刺激了某些细胞以及和它们有关联的细胞,然后我们看见了玫瑰。
疑问:玫瑰的影像如何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呢?影像是在大脑哪里形成的呢?诺贝尔获得者弗兰西斯.克里克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确定大脑哪一个神经区域的神经活动是和我们眼前所见的世界生物影像相应一致的。那么视觉和感觉的感受是从哪里来的?看到玫瑰和感受到玫瑰的人是谁?
科学期刊科学杂志在2005年做了一期125年纪念特刊,在这一特刊里有125个科学家至今无法回答的问题,其中排在“宇宙是由什么构造而成”后面的第二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生理基础是否真的存在?显然,这个问题还需探究中。
问题2:我们是如何在脑细胞不断变化之下保持记忆?
现象:我们的细胞一直在变,但是记忆却没有变。
疑问:是否我们的记忆不全存在于大脑中,也存在某种非物质的记忆仓库中,然后在进入新形成的细胞中呢?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意识,起源于大脑意外的地方?是否意识存在于某处,然后大脑是一个特定的存放容器,或者是一个接受意识或者传达意识或受意识支配不断进化的系统?
当然,这个没有得到科学的认证。大脑和意识有关联,但是科学家无法确定这种关联的性质。很有可能大脑是意识的发射器而不是意识的产生处。
特殊案例,水脑畸形(缺少皮质,且半球内侧充满了脑脊髓液)研究结果,大脑很小或几乎没有脑时,依然能感受到意识,
问题3:意识是怎么改变大脑的组织?
科学已经证明,冥想能让神经重构,只要冥想几个月就能改变跟大脑中关注、集中有关的区域。正面的思维和智力训练可以改变人的大脑,改变他们的运作方式。这些区域的改变,比如灰质和神经元本身及白质来说,正是神经的轴突里联系着两者之间的神经元。你脑中所想、所关注的东西会改变你的大脑结构。
但是意识如何改变大脑的组织,唯物论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皮姆.范.隆梅尔博士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产物是不能改变其制造者的。意识是不依赖大脑而独立存在的概念,意识也是大脑的必须存在体,成百上千的物体,成百上千的意识形态,在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意识是什么?意识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事物指的就是感知的对象,那谁是意识的主体呢,进行感知的这个我到底是谁?意识事实上就是我作为自己去感受自身,而主观经验就是我们感受到自身。
意识与自身的体验深深地纠缠在一起,通常我们从身体、外表、家庭、历史、国家,或者作为父亲、母亲、爱人、职员等角色,社交和财务状况,及他人对我们的看法等这些体验中获得。也从我们的思想和感觉,我们的信仰体系、价值、创造力和智力能力,我们的性格和我们所谓的个性特征中获得认可。这一切和更多的事物决定了我们的对自身的理解,没有意识便没有知觉、想法、感觉、知识和记忆。
我的感受:这个意识问题实在烧脑,片子看了两遍才弄懂了一点点,容我有空再脑补。前沿科学家观点大致如下:
意识不等于大脑的活动,意识可以离开身体并游离于身体之上;
意识是存在之根基,而物质的存在很有可能是意识的选择;
我们或许会把意识的源头称作灵魂,意识的起源也就是宇宙内所存在万物的起源,
四、灵魂的秘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意识研究的前沿新发现,濒死的经历,对前世记忆的探索……给我们对生命的看法新点亮了一盏灯,今日的科学正在见证一场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将会对我们有极大影响。新的不同说法层出不穷,科学所擅长的是用实验和理论发展来解释那些神秘的现象,我们要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文明。
轮回就像我们穿的衣服,当这件旧了,就换件新的。
我的故事:一次偶然和同学谈起一个话题,“不是我们选择孩子,而是孩子选择我们做他们的父母”,同学突然就回忆起女儿小时候和她讲的一件事,“我在天上飞呀飞,看到这个家里的爸爸不错,妈妈也很好,于是我就到你家来了”。看来灵魂一直存在,只是看他选择谁做他此生的外壳。
现在的主流科学是以还原论和唯物主义为基础,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必须测量、具体化和重现。但是意识不能这么处理,你无法证明意识,无法测量出意识中所包含的事物,而本纪录片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我们需要在科学中融入主观体验,尤其是在西方国家,70%以上的人是不相信轮回的,这样会限制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当然我对于个体的生死轮回还是持怀疑态度,但是当看到宇宙中其他生物生生不息的轮回,比如树叶的飘零,它终究滋养了大树,来年树又长出新的叶子,恍惚又看到了宇宙中或许真的有另一个更可能的运行规律。从而给我们对生命的看法新点亮了一盏灯,对于个体的死亡不再那么恐惧,反而心生了要好好珍惜这一世的缘分。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三期第1天,学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