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一篇《作公务员太安逸,要不要出去闯荡?》,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和积极回应,但是也有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有朋友后台留言说,如果眼下的安逸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幸福,那为何又要远离幸福?幸福或者不只一种方式。
他说:“其实本人挺赞同作者观点,我也一直灌输这个观点给周围的朋友,但他们都不太愿意去开拓,宁愿坐井观天。我很疑惑,问过一些朋友,他给我的答案是,外面的世界很大,大到就算你是世界最有钱最有权势的人你都未能挖掘看清,走出去,或者你会幸福但也有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我这个井口或者很小,但它足以容纳我的心,所以,为什么还要继续踏出未知那一步?后来,我想通了,并不是一定要开阔眼界,走出自己的界限,才不会遗憾,如果你的幸福只是很简单的一年能吃一个2块钱的雪糕,那就好好珍惜这份幸福吧。就好像谨慎跟进取都是褒义词一样,在乎的是心的范围有多大。”
我认识他,一个挺有想法的IT男生,曾经很有创业的激情。但是IT创业不容易,它需要团队,可不是谁都愿跳出有保障的工作来拼一把的。
但是我要先说,兄弟,不要把安逸跟幸福扯一块。幸福的方式确实可以有很多种,我在夜晚刮着寒风的街边吃块热腾腾的烤红薯也有幸福的感觉。但是安逸是指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在自己舒适的小圈圈里原地打转。
不过朋友说的情况其实还蛮普遍的。很多人找到了好工作,拿高薪水,然后婚也结了,娃也生了,觉得这样就算不错了吧,我想要的已经有了,干嘛还要更好的呢?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工作的地方有两个90后,她们的人生追求是早早结婚,已经都25了还满足于年年干着客服的工作,口里天天喊着说“我就图个安逸”!找了家里有房的本地男友,闲时的娱乐节目就是和男友到处吃和玩来打发时间,不想学东西,现在只等结婚了,然后生娃,人生从此万事大吉。
这样有什么不对吗?追求安逸不行吗?
可以啊,如果你以为真的会岁月静好、亘古不变的话,那就请继续相信这个美好的童话,心安理得地安逸下去吧。不管你是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还是五十岁。
02
当我们在国家机构里,或者大企业里时,当我们只要求有工作有工资图小康时,我们特别容易看不到时代的真相。我们以为自己终于到了一定的位置,以后就会一直这样下去。
但是就在去年,陪伴了一代人的雅虎倒下去了。再往前五年、十年,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北电……那些年名气很响的巨头,不都一个个倒下去了吗?现在江湖上还有他们的传说吗?连IBM这样的蓝色巨人,也在苟延残喘中。真真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再大的巨头也会倒,如果现在预言说苹果十年后也会消失,你还别不信。
李开复在今年1月已经发出了这样的预言:“未来10年,有50%人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很多人干着一份安稳的工作,觉得这话跟我没什么关系,就算以后是真的,也还有很久呢!他们比自己的老板都有信心。
是啊,你非要等到浪花打湿你的脚才信,但在那之前,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已经卷起了高高的浪潮正在滚滚而来。
你难道不相信,你就在那50%的人里吗?你难道不相信,当老板用人工智能就能干你的客服、开发、中介、秘书、行政、管理、窗口服务工作时,会毫不犹豫地让你回家歇着吗?
企业自然不会留情的,就算是公务员,那就有更多服务群众的岗位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了。
很多的变化都是暗流,你只是被暂时的风平浪静所迷惑。就像马云所说:面对新的机遇,很多人经历这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你如果一直贪图安逸,来不及就是你等到的未来。
03
所以,不要用安逸也是一种幸福来说服自己,麻痹自己。
你待在舒适区太久,就会像那笼中之鸟,逐渐丧失了飞翔的能力,等风雨把笼子打碎的时候,你如何还能展翅?
如果你现在干的,只是多年的熟手工,你没有再去学习新的技术,新的能力,你就是停止了,难听点说,你就是提前“死”了。想取代你还不易如反掌?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人工智能会像智能手机那样无孔不入我们的生活、各个行业,除了用不着去代替退休的人和没进入社会的人,它能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
以后的办公室政治,你斗的不再是人,而是你的人工智能同事。
以后的姑娘都不找你,而是找机器人男友,完美忠心还不用生孩子。
细思极恐啊……
你可能会说,这都是危言耸听。你当然可以选择不信,但是心生恐惧,才能有所进步。
如果你已经结了婚,有了娃,就更要有危机感,因为你要为他们撑起一片天。任何企业或机构都不会保证你一直有工作干,只有你自己能。
人工智能时代也是需要人的,只不过是能力更“高超”的人,无法取代的人。你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从现在起,不要作那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成为“摘星的人”,像广告大师李奥贝纳说的: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